王泮政
有的人,、有的事,、有的書是長久占據(jù)著我的心靈的。上世紀80年代初,,我趕石埠子集,,在新華書店里買下一本《高山下的花環(huán)》作品集,,一通忘食狂讀,心潮久久起伏不已,。從此,,我記住了小說中的人物梁三喜、趙蒙生、小北京,、梁大娘和雷神爺,,也記住了作家李存葆。朋友們聞之借書,,我一再囑咐,,看完后必須完璧歸趙。其后,,謝晉導演的同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huán)》將一場戰(zhàn)爭的社會和人物表達得淋漓盡致,,更是將作家李存葆的聲名推至巔峰。數(shù)十年過往,,以一部軍事文學享譽文壇的李存葆轉型致力于大歷史文化散文創(chuàng)作,。我仰慕先生獨立于文壇的散文,。新時期以來,,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張愛玲等閑適派散文重新風靡,許多作家學者都加入到記游懷舊,、吟詠風月的性靈散文大軍之中,。而他卻獨辟蹊徑,以軍人的情懷,,將一顆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投入到文化大散文的寫作之中———《我為捕蛇者說》《永難凋謝的罌粟花》《沂蒙匪事》《祖槐》《漸行漸遠的滋味》《呼倫貝爾記憶》等散文名篇層出不窮,,成為當代最為著名的大散文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一直沒有間斷關注和拜讀李存葆的作品,。但要零距離接觸這位文學大家,也就是偶爾想想的一種奢望,。機會還是終于來了,。己亥年12月14日,應邀參加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學會主辦的山水人文散文集《龍城遐想》發(fā)行座談會,,《龍城遐想》正是李存葆以諸城恐龍化石為探源,,揭示人類文明史與環(huán)境自然生態(tài)和諧相處嚴峻課題的散文名篇。此前,,該作品經(jīng)大型文學雜志《十月》發(fā)表后,,好評如潮。那么,,這次座談會,,李存葆先生來不來?座談會之前,我詢問了《龍城遐想》散文作品集主編,、原濰坊市文聯(lián)副主席韓鐘亮,,“來,一定來,。”得到確切消息之后,,我倍感激動。
頭戴一頂農(nóng)村中老年常見的長舌蓋帽子,,身穿一件普通的夾克上衣,,略顯皺巴的內(nèi)衣和凌亂的扣子,活脫脫的一個稍顯邋遢的普通農(nóng)村老頭形象,,這是李存葆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既然是作品出版發(fā)行座談會,文學作品的交流自然是重頭戲,。而他當然就是這次座談會的主角,。當?shù)氐谋就磷骷乙舶筒坏民雎犨@位名家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解、詮釋和表達,。他剛一開口,,我差點笑出聲來。他那一口地道的土話,,竟然比我們當?shù)厝诉€地道,,我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氣氛瞬間活躍于會堂,。是啊,,李存葆是五蓮人,五蓮與諸城挨墑種地,,自古往來相親,,血脈相連。他說,,自己本來也是諸城人,,是老爺爺輩遷往五蓮的。他以一口地道和藹的鄰家大叔腔調(diào)談文學,、談創(chuàng)作,、談作家的責任和擔當。我傾心靜聽,,生怕落漏任何一個音節(jié),、一個詞語、一個文學的火花,。
李存葆主要談散文,,他向與會的本土作者談了他的散文觀,。他認為,最終印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偉大是她的文化,。文化是人類心靈之樹上結出的圣果。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這個民族心智果實的長期積累,,而最能讓騷人墨客思緒恣意飛馳的是散文,。中國是散文的國度,散文是中國文學的母親,。無論是記,、傳、書,、禮,、柬,還是疏,、論,、序、跋,、碑,,先人都留下了震古爍今的散文名篇,?!独锨f》是散文,《史記》是散文,,《論語》是散文,,《孟子》是散文。散文情感的觸角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親,。散文文本抒寫,上可以九天攬月,,下可以五洋捉鱉,,大可以擁抱三山五岳,小可以描摹淚珠一顆,。散文寫作,,應追求語言的亮度,哲學的深度和情感的濃度,。當然,,散文應該是非虛構的,但散文也應有文學的想象,。李存葆以質樸睿智的語言娓娓道來,,不時停下交流解答提問者的文學閱讀,、故事構思、散文創(chuàng)作上的種種困惑,。
文藝創(chuàng)作者要有藝術敬畏,。李存葆說,作家首先應是人道主義者,。諸城山水人文散文集《龍城遐想》編選的文章,,以關注環(huán)境為主題,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文內(nèi)涵豐富,。而頭篇作品《龍城遐想》正是李存葆出于作家的責任和擔當,為社會,、為現(xiàn)代人開具的拯救心靈的一劑良方,。他談到了寫這篇散文的初衷。當今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恐龍專家,,去癡迷地破譯恐龍消亡的緣由,,是因為他們隱隱感到,人類正面臨著類似于恐龍滅亡時的一些前兆,。如果人類仍執(zhí)迷不悟,,仍像現(xiàn)在這樣無節(jié)制地虐待自然,破壞生態(tài),,人類的文明史還能再延續(xù)多長時間,,這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當我們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失衡形成惡性互動的時候,,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就變得比國人切齒痛恨的權力腐敗更加難以治理。“人之外任何生命的毀滅,,不僅是獸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劇。”李存葆那關注環(huán)境自然,、具有人文情懷的智慧大義之言,,令人振聾發(fā)聵。
在當代的散文大家之中,,余秋雨的散文珠玉落盤,,極具江南氣韻,李存葆的散文則汪洋恣肆,,恰如鐵馬雄關,。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融入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軍人氣質,,因而,,數(shù)十年來,,他的大歷史散文仍然具備了“花環(huán)”下的風骨品格。他以深厚的歷史文化為坐標,,在散文的世界里開疆拓土,,憂思中不乏希望,凝重里不乏壯美,。激情澎湃,,活力四射。正如評論家王干認為:“李存葆的大散文不只是在長度上的拓展,,而是激情,、知識、意境全方位的‘擴容’……尤其是他散文骨子里的壯美,,是當代文學的稀有金屬,。”這也是李存葆作品長久洗滌我心靈的原因。
一場座談會,,幾乎就是一堂讓人醍醐灌頂?shù)奈膶W課,。因為難得一見,我也是有備而來,。主要是想請他給我計劃出版的散文集《野有蔓草》惠書題簽,。聯(lián)系早與先生見過面的超然臺管理處主任喬云峰,巧的是,,他受詩人柳笛委托,,也想請其為《春芽兒童文學》題詞。休息間隙,,李存葆去了下榻室抽煙,,我約云峰敲門而入。云峰將我介紹給他,,并介紹了民刊《春芽兒童文學》,我也趁機簡要說明了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同時將想請先生題詞的愿望和盤托出,,沒承想他一口答應?;氐綍h室,,與會者爭相請他題字、合影,。他亦樂此不疲,,逐一滿足了所有人的愿望。我將早已預備好的一疊白紙遞給他,,他告訴我,,你那書名我得回去(北京)用毛筆寫,,再給寄來。我匆忙將30年前買的那本《高山下的花環(huán)》遞上,,請其簽名留念,。望著那本紙頁發(fā)黃的書,他略作沉思了三五秒鐘,,便在扉頁上鄭重地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與李存葆先生的一面之緣,其實我對獲取題詞也不抱多大希望,,畢竟已到古稀之年,,畢竟構思創(chuàng)作和社會活動繁多,打擾先生我也于心不忍,。散會的路上,,我對云峰說,是不是應該帶點土特產(chǎn)什么的,。云峰笑語,,不用吧。你沒聽說縣級市選用他的稿子,,他一概不收潤筆費,。實誠地道得很。十幾天后,,韓鐘亮老師電話問我,,說李存葆找他核實我的散文作品集名字,我一陣欣喜,,有戲,!庚子年春節(jié)之前,董云龍老師電話告知,,一幀“野有蔓草”的書法條幅寄來,,同時寄來的還有給《春芽兒童文學》的題詞:“童心是作家生發(fā)想象力的源泉。”
名人總該有名人的架子,,這是普通人對名人一貫的思維定勢,。李存葆曾是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加之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傳播,可謂名滿天下,,“架子”應該夠大了吧,?零距離接觸后才知道,哪有什么名人架子,!他的架子是衣著樸素滿臉洋溢著和藹笑容的農(nóng)民的“架子”,,是嘴含煙斗憨厚的鄰家大叔的“架子”,,是高天厚土里長出的一棵骨骼硬朗的槐樹的“架子”。范仲淹在其散文名篇《嚴先生祠堂記》中贊美嚴子陵:“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借用來贊頌李存葆先生的高風亮節(jié),,我想他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作者系山東省作協(xié)會員,,諸城市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