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余
“文藝界的泥石流”“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文化史的寵兒”……
能把這些雅號集于一身的作家,,除了汪曾祺,大概也沒有第二人了,。
當(dāng)然,,這些稱號都是今人“賜予”的。以汪老低調(diào)隱忍的性格,,倘若地下有知,,他也未必會欣然領(lǐng)受。所以,,有人說,,汪曾祺的“翻紅”因其切合了某種“時代情緒”,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各種活動層出不窮,,“汪粉”們很是活躍,,“汪迷部落”之類的自媒體大受歡迎,情形直追當(dāng)年王小波的“門下走狗”,。
無須諱言,,汪曾祺在世的時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寂寞的,、小眾的,,甚至是邊緣化的。20世紀(jì)90年代后,,其人其文才逐漸引起關(guān)注,。也許汪曾祺本人也不會料想到,在他去世后,,自己的作品會被變著花樣編成各種文集,,小說、美食評述,、游記,、創(chuàng)作談……常出常銷、常讀常新,。
據(jù)統(tǒng)計,,在汪曾祺逝世后的前15年間,基于他作品的各類出版物粗略估算不過五六十種,但到了2018年,,這一數(shù)字激增到200多種,。源源不斷的讀者找到了汪曾祺,也似乎讀懂了汪曾祺,。
汪曾祺的創(chuàng)作沒有鴻篇巨制,,一生也沒有寫出一部長篇小說,代表作《受戒》《異秉》等都是短篇小說,,更多能俘獲人心的則是行文沖淡,、如話家常的散文小品。這一點(diǎn),,連汪曾祺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寫不出來大作品,寫不出來有分量,、有氣魄,、雄辯、華麗的論文,,這是我的氣質(zhì)所決定的,。”
按理,,以敘事能力和思想性的評論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汪曾祺在文學(xué)史中的地位,似乎很難顯赫,,但讀者似乎不管這些,,他們就是看中了汪曾祺這份與眾不同的“小”。比如,,他筆下的那些小人物,,尤其是手藝人,還有吃吃喝喝的事,,很容易走進(jìn)那些一心過小日子的讀者的心———亂世宜讀魯迅,,那么,平淡日子里,,讀汪曾祺便再也合適不過了,。
汪曾祺作品“小”則小已,但卻并不瑣碎,、庸俗,,而是充滿了美和詩意,能讓人體味到自然而健康的人性,。
他個性上天生缺少抗?fàn)幰庾R,,但卻充滿了對普通人的悲憫和憐惜,所以他常愛說的一句話就是“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他似乎與一切偉大的東西格格不入,但他總“想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真實(shí)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別人,,使人們的心得到滋潤,從而提高對生活的信念,?!彼裕孕抛约旱淖髌酚幸嬗谑赖廊诵?;他一生沒有太大的起落,,卻也不乏困頓辛苦,但不管怎樣,,他始終樂觀而堅定,。“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但是我們今天應(yīng)該快樂”,。快樂源于何處,?源于美和詩意,,源于日常的美好,甚至是一蔬一飯,,是一飲一啄,。
放在當(dāng)時的年代,,底色始終樂觀溫和的汪曾祺作品,,也許缺乏足夠的力量去抵抗歷史之惡,但卻可以在歷經(jīng)劫難之后,,為人們提供心靈棲息之所。用今人的話,,就是治愈,。汪曾祺的作品,就有這種治愈的力量,。
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讀汪曾祺,,就總能感覺到這種源于凡俗生活的親切和溫暖,。“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diǎn)我的作品,?!崩蠣斪由斑@一句話,看似謙虛,,其實(shí)也有一絲不易覺察的自負(fù),。
我想,汪曾祺最自負(fù)的還應(yīng)該是自己的文字,。他甚至自稱“文體家”,本意并非自矜,,而是說自己“見木不見林”,,帶有自嘲的意味,還勸人不學(xué)他,。但汪曾祺文字的美是公認(rèn)的,,自然天成,清新脫俗,,好讀好玩,,卻絕無雕琢賣弄。就像蘇軾說的,,“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這一種從容不迫,,系其家學(xué)淵源,、傳統(tǒng)士大夫的趣味、西南聯(lián)大的熏陶合力達(dá)成,,哪是常人想學(xué)就學(xué)的,。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當(dāng)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汪曾祺那些“小而美”竟不經(jīng)意間顯出它的珍貴,,這不是時間的魔術(shù),而是文化的力量,。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