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
《著作權法》今年迎來施行30周年,此次修改是十年來首次修訂,,也是30年來最大幅度修改,。
著作權維權成本高、賠償低,,是著作權保護一直以來的痛點,。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規(guī)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另外,,此次《著作權法》對“作品”定義作出調整,網絡短視頻等新類型作品將獲得有力的法律保護,。
焦點1 “時事新聞”將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法》的不適用范圍原本包括“時事新聞”,,修改后變?yōu)椤皢渭兪聦嵪ⅰ辈贿m用。這意味著,,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成為歷史,。
中國版權協(xié)會理事長閻曉宏表示,《著作權法》對此作出修改,將納入合理使用范疇的“時事新聞”修改為“單純事實消息”,,說明時事新聞只要能構成著作權意義上的“作品”,,將受《著作權法》保護。
“以前對于時事新聞作品的著作權是有爭議的,,有些網絡平臺把傳統(tǒng)媒體報道拿過來,,認為可以不用征得許可就合理使用,而且不支付報酬,。這次從立法環(huán)節(jié)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有利于加強對新聞作品版權的保護?!遍悤院暾f,。此前,雖然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和法院在執(zhí)行中強調,,構成作品的時事新聞是受法律保護的,,但畢竟在立法環(huán)節(jié)上存在瑕疵和缺陷,在實踐中很容易被誤解,,使新聞媒體面臨維權難題,。
這一修改,將使“搬運”和“洗稿”行為面臨更嚴格的法律約束,。打著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幌子,,原先許多媒體的新聞作品被無償搬運,甚至被改頭換面地“洗稿”,。閻曉宏表示,,“洗稿”雖然不是直接抄襲和剽竊,但基于已有的新聞作品改頭換面,,包裝成自己的作品,,也是掠奪他人智力成果的一種行為,而且含有主觀故意的惡劣行為,。這種行為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大多數情況下雙方各執(zhí)一詞,,難以形成一致,,對于這樣比較復雜的新聞作品的版權糾紛,應當由專業(yè)人士分析比對,,并由仲裁機構或法院裁決,。
那么,在實際操作中,,界定“新聞作品”與“單純事實消息”會不會遇到困難,?
閻曉宏認為,,這兩者的界定應該不難,因為單純事實消息很容易判斷,,只有最簡單的時間,、地點、事件等信息,。如果反映了作者的語言文字風格,,以及相應看法和觀點,而且具有獨創(chuàng)性,,就屬于智力成果,,應該屬于新聞作品,而不是單純事實消息,。這樣的規(guī)定對新聞媒體著作權保護是非常有意義的。
焦點2 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針對草案二審稿,,有的部門提出,,為了加大對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懲治力度,建議增加法定賠償數額下限的規(guī)定,,完善司法程序中的舉證規(guī)則并明確對侵權復制品及制造工具等進行銷毀的措施,。對此,草案三審稿增加了相關規(guī)定,,明確法定賠償數額的下限為五百元,,對侵權復制品及其制造材料、工具,、設備等責令銷毀且不予補償,。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賠償金額,由原先的五十萬元以下,,修改為五百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總干事張洪波表示,社會各界對著作權侵權賠償低,、法定賠償額30年不變和填平原則長期詬病,。這次修法,不但摒棄了填平原則,,明確了法定賠償額的下限為500元,,法定賠償數額上限提高到500萬元,同時還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原則,,對于故意侵權,、情節(jié)嚴重的情況,處以違法經營額1-5倍的罰款,。
張洪波認為,,這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對侵權盜版行為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有效遏制侵權盜版行為的發(fā)生,;權利人的主動維權意識將進一步增強,,很多著作權侵權糾紛當事人會尋求通過調解、和解,、仲裁等比較平和的方式解決糾紛,,化解大量社會矛盾,分解司法機關壓力,。同時,,也與《商標法》《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步調一致,形成社會對知識產權侵權盜版的統(tǒng)一打擊態(tài)勢,。
焦點3 “作品”定義作出與時俱進修改
《著作權法》的總則第一條即提出,,該法是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對“作品”的定義,,對于《著作權法》至關重要。
此次《著作權法》的修訂,,對“作品”定義進行了兩處修改,。一是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二是將“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張洪波認為,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將“作品”定義為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并作出這兩處修改,這樣的規(guī)定更趨合理,,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可以將現行法無法囊括的作品類型、未來出現的新作品類型,,都納入調整的范疇,。
閻曉宏表示,這是《著作權法》問世30年以來一次較大幅度的修訂,,將原來一些簡單的規(guī)定修改得更為翔實,,盡可能對很多概念進行了界定。比如對“作品”的定義,,此次修改適應了創(chuàng)作領域發(fā)展的新形勢,,也更為嚴謹。
廣東德納(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周家奇認為,,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與今年正式生效的國際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保持一致,與國際慣例接軌,。
此前《著作權法》中定義為“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與上世紀70年代修訂的伯爾尼公約接軌,當時主要的影視作品就是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周家奇說,,我國《著作權法》對影視保護側重于“攝制”類作品,,如今更多作品類型涌現,包括動畫,、游戲等非攝制類作品,,此次以“視聽作品”的定義加以保護,表面上是變更了一個名稱,,實質上打破了對這類作品認識上的禁錮,。
有視頻內容平臺法務人員表示,將“視聽作品”寫入《著作權法》,,將對除電影、電視劇外視聽作品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較大程度地破除了相當多數量的視頻作品無法滿足現行《著作權法》“作品”定義的窘境,,將使得更多應通過《著作權法》予以保護的作品得以囊括在法律保護范圍之內。
從目前行業(yè)發(fā)展趨勢來看,,“視聽作品”將涵蓋視頻剪輯,、短視頻、網劇等類型,,此定義將對目前司法實踐中難以歸類或存在爭議的特殊類型的作品進行更好地保護,。日新月異的新型視頻作品,只要具備視聽屬性,,即屬于《著作權法》中“作品”的定義,,便可名正言順地獲得保護。
焦點4 增強侵犯著作權的執(zhí)法力度
此次修訂特別增加一條,,針對監(jiān)管部門執(zhí)法手段偏少,、偏軟的問題,對監(jiān)管部門執(zhí)法作出相關規(guī)定,。
新增的一條明確,,主管著作權的部門對涉嫌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情況,;對當事人涉嫌違法行為的場所和物品實施現場檢查,;查閱、復制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合同,、發(fā)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對于涉嫌違法行為的場所和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主管著作權的部門依法行使前款規(guī)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xié)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閻曉宏表示,,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加大了著作權行政部門的查處權、罰沒權等侵權盜版處罰力度,。周家奇認為,,此次通過修法對《著作權法》機關的執(zhí)法權進一步明確,特別是提出高額罰款,,對侵權者也會產生法律威懾,,將具有積極意義。
新京報記者 倪偉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