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喜
俺老家那個莊,,共總?cè)賮響?,坐落在賈悅附近,是一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的好地方,。
可愛的老家,得益于改革開放以后的快速發(fā)展,,村莊的整體面貌和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整齊劃一的民居、村莊內(nèi)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化綠化和水電氣暖的普及與提高,,也不說村后美麗的濰河支流和莊前壯觀的青蘭高速,,只說承載家鄉(xiāng)父老出出進進的那十幾條大街小巷,就足以使我對出生在這里倍感自豪和幸運,。
改革開放之前,,村內(nèi)街道窄而不平,呈現(xiàn)在人們視野的東西,,有老街道,、老胡同、老住宅,、老水井,,還有一些老牛、老驢,、老碾,、老磨、老農(nóng)具和老家器,。
全村呈正方形,,四周堅固的高圍墻皆由巨石壘砌,整個村莊儼然一座大堡壘,。東,、西大門建于中軸主街兩端,另有兩個小門坐落在南北主街兩端的圍墻之下,。十字大街加上橫三豎四的胡同,,猶如一個大棋盤,經(jīng)緯交錯,,橫平豎直,,進出無阻,來回便捷,。
古老的街巷,,自然比不得現(xiàn)代城市規(guī)范,有名無號,,名字叫法也不統(tǒng)一,。同樣一條南北街,住在東邊的叫西街,住在西邊的稱東街,。對東西街的稱呼,,又有所不同,住在南邊的稱后街,,住在北邊的叫前街,。
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街面,所有街巷兩側(cè),,自古就不栽樹,更不允許沿街住戶堆糞,、放土,、垛草。筆直的主街,,雖不很寬,,比之狹窄的小胡同,倒也寬闊,、豁達和敞亮,。
街上沒樹,并不影響全村的綠色之美,。各家各戶的院子里,,綠樹成蔭,花香濃郁,。無論誰家,,都是三季有果,四季有花,。春櫻,、夏杏、秋梨,,冬棗等果樹,,比比皆是。愛喝茶的,,房前屋后栽上一棵大茶樹,,就等于在院內(nèi)建了一個自產(chǎn)自銷的綠色茶廠。
村內(nèi)設(shè)立的“井”字形主街,,不光方便村民走路用,,很多時候,還起著行政區(qū)劃的作用,。當(dāng)年成立生產(chǎn)隊,、治安聯(lián)防劃片和村民小組分界時,就是以街為線劃分的,。以街為界,,好處很多,,一是簡單明了,二是方便易記,,最主要的是便于集中和分散,。
整個村內(nèi),除四條大街外,,還有十幾條胡同,。胡同有長有短,住戶不一,,少的一兩家,,多的五六戶。胡同的寬度不及主街一半,,多在兩米左右,。但常年住在胡同里的人家習(xí)慣了,并不嫌窄巴,,甚至覺得比住在大街上還好,。要問好在哪里,他們會說:主要好在安全,、僻靜,、嚴(yán)實、幽雅等幾個方面,。
聽老人講,,建村之初,全村只有幾十戶人家,,并沒有胡同,。一個戶占著一大片宅基地,以備后人使用,。隨著歲月推移,、兒孫漸多,空地大部被住宅占滿,,只留出很窄一溜做過道,,這才形成了一條條胡同。所以,,在一個胡同里居住的,,多為一個氏族后裔。
一個胡同里,,房屋院落的設(shè)計基本一個模式,,鮮有別具一格。正房四間,兩頭房屋,,留出一間用做倉庫,。一進大門,是影壁墻,,影壁墻一側(cè),,建有一個圈棚。當(dāng)然了,,正常情況下,,像石磨、水甕,、土囤,、雞屋、豬圈等附屬物,,一般都不缺。
胡同里的景致與雅興確實與街不同,。不管住有幾戶,,有血緣和人緣這兩條線連接著,好多時候如同一家,。大人之間生活互幫,,勞動互助,隔三差五坐一塊碰碰酒盅,、品品茶香,。孩子們則上學(xué)一起,玩耍一塊,,趕集上坡不拆群,。一家包水餃、煮粽子,、抹煎餅,、馇小豆腐,幾戶分享,。一個孩子胡同外被人欺負(fù),,所有胡同內(nèi)的孩子齊心合力幫著討公道。對惹事生非的孩子來說,,胡同,,算得上是一個藏身之地和遮風(fēng)擋雨的保護傘。
假如哪個愣小子膽敢侵犯胡同,,不用大人出面,,只要小主人一聲令下,一條鎮(zhèn)守半截胡同的大狗,就能第一時間將其趕走,。
我家就住在一個半截胡同里,。不同的是,住的兩戶人家并非同姓,。但相處得一直很好,,親密程度不差起一姓人。
兩家的孩子,,不分你我,,常在門里天井和門外胡同里一起玩耍,打瓦,、蹦錢,、跳方、趕豬,、踢毽子……啥都玩,,玩得都很迷。玩渴了,,離誰家門口近就跑進誰家,,水甕里逮上半瓢,像喝自家的水一樣,,灌得飽飽的,。有一次,我在西鄰家捧著水瓢喝水,,猛地打了一個嗝,,水灑了一身,惹得眾人哄堂大笑,。
老家的街和胡同既像一條條旺盛的民生之根,,深深扎入人們心底,千年常盛不衰,。又像一根根網(wǎng)絡(luò)情感的紐帶,,將幾百戶人家緊緊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和諧相處的大家庭,。
直到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古老的街才被勢不可擋的村改大潮卷了進去,經(jīng)過一番激烈蕩滌,,跟不上時代發(fā)展步伐的老街舊巷,,悉數(shù)退出了村街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橫十豎八兩端都可直通村外大路的街巷,。每條街都用水泥硬化,,兩側(cè)間隔鑲嵌著明亮的路燈、挺拔的國槐和美麗的百日紅等,,而臭烘烘,、滋生蚊蟲的排水管道,全被深深埋在了地下,。
街面管理采取門前三包與專人管理相結(jié)合的辦法,,衛(wèi)生狀況始終保持良好。說起新街,,“三個一樣”,,成了每個人的口頭禪。即:夜間跟白天一樣明亮,;雨天跟晴天一樣好走,;副街跟主街一樣暢通。比之過去的老街舊巷,,人們都說:比過去好了八個碼兒,。
村街大整容之后變得比以前好看多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日趨靚麗,。“文明村”的大牌子一直鑲在村頭,,寬敞硬化的新街,成了家鄉(xiāng)父老奔向美好生活的金光大道,。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諸城市老教育工作者協(xié)會副會長)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