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玉
白龍山其實算不上山,它的海拔只有129米,,這種海拔的地貌在山區(qū)是不會被稱作山的,,只能算是一個不高的土嶺而已。
我們驅(qū)車登上山頂,。上山的時候,,微風(fēng)送爽,空氣宜人,,但剛到山頂,,就暴雨傾瀉,水汽彌漫,,白龍山籠罩在一片浩渺的蒼茫之中,。有的人沒帶傘,就躲在車?yán)锉苡?;帶傘的則撐著傘,,站在雨中欣賞著白龍山的雨景。大家戲謔地說:這是不是白龍給我們的見面禮,?話剛說完,,暴雨驟停,我們歡呼雀躍,,興奮不已,。雨后的白龍山成了一個“雨過天霽山滴翠,鳥鳴婉轉(zhuǎn)林更幽”的清新世界,。
我們呼吸著新鮮空氣,,欣賞著雨后的美景,。山頂上面,地勢較為平緩,,起伏不大,。層層的梯田里,栽種著地瓜,、花生。剛剛收獲的花生田里,,落在地里的花生被雨洗出,,密密麻麻,像繁星點點,。地瓜地里,,瓜秧繁茂,色澤濃翠,,生長旺盛,,預(yù)示著又是一個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好年景。
白龍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諸城境內(nèi)最古老,,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的一座名山,。史料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敕封為“虹霓山”,,山寺敕封為“虹欒寺,。”唐貞觀丁亥年間重建一次,。宋代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又大規(guī)模地修塔建寺,,山敕封為“白龍山”,寺敕封為“壽圣寺”,,康熙年間又重建一次,。明代萬歷十九年這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山會,每年二月朔日,、三月三,、六月初八、十月望日進行四次山會,,其中二月朔日,、十月望日兩次山會,主要以交易藥材為主,,因而白龍山成為聞名海內(nèi)外的北方中藥材集散地,,享有“東方藥都”之譽,。
白龍山上有白龍塔、壽圣寺,。原塔碑記曰:“天圣七年閏二月十五日建,。”由此可知,,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白龍寺主持孟星宇,在白龍山南山主峰修建了五層八棱寶塔一座,,在后山的東側(cè)建壽圣寺一處,。壽圣寺占地五畝左右,分南北兩院,,南院左為雹神殿,,右為三官殿;北院主要是大雄寶殿,。壽圣寺香火極盛,,明清時期,不僅方圓百里百姓前來進香,,而且還吸引了大批海內(nèi)外的商賈名士前來參拜,。
白龍山又是歷代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漢代曾是楚漢相爭的主戰(zhàn)場,,特別是近代一九一六年護國運動中,,以居正為總司令領(lǐng)導(dǎo)的東北軍,從青島出發(fā),,在攻占高密后,,有一支二百多人的隊伍南下,團長為鄭耀臣,、副團長為謝寶奎,,他們占據(jù)白龍山,懲貪官,,治劣紳,,威名遠揚。
1938年正月初三,,日本鬼子侵入諸城,,霸占了白龍山,在山上修筑炮樓一座,,常年駐一小隊日軍和一個漢奸大隊,。鬼子漢奸不斷下山擾民,引起了民憤,白龍山人不甘心當(dāng)亡國奴,,奮起反抗,,王家朱村王增福在村民的協(xié)助下殺死了兩名鬼子兵。
1947年10月13日,,第二次解放諸城犧牲的三百一十六名英烈,,長眠在這片熱土上。白龍山又成為一座傳承革命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