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文
初冬時節(jié),,天氣微涼,。在細雨霏霏中,,我們一行二十多人來到了諸城市尚德民俗博物館,。袁增海館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在館前合影后,,我們開始參觀,。
博物館是一個彩鋼結(jié)構(gòu)的大展廳,,由原來的倉庫改建而成,。它沒有正規(guī)博物館的豪華氣派,,但是它接地氣,,參觀者可以近距離地觸摸,感受,。展廳的南邊陳列著各種文物,,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書籍,墻上懸掛著不知出自哪位大家的墨寶條幅,,“物載歲月,,存真尚德”,折射出館主人的宅心仁厚,、志存高遠,、崇真尚德。置身其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博物館濃厚的文化氛圍,。正陶醉間,忽聽同行的張秀珍老師喊道:“快去看電影,,不要錯過這大好時機,。”我快步走到展廳中間,,看見袁館長正在那里放映《地道戰(zhàn)》,,用的是我們小時候見過的老式放映機,袁館長說這是日本放映機,。他邊播放邊講解,,說這臺放映機是他修好的,現(xiàn)在配件難找,,他就根據(jù)說明書自己制作配件,。真是“高手在民間”,袁館長是一個奇人,,雖只有高中學(xué)歷,,但他聰明好學(xué),悟性高,,又是搞機械的,,所以有很多老物件,在他手里都能起死回生,。
看完電影,,我又到展廳的北邊觀看,林林總總的展品讓我目不暇接,。木制車輪靜靜地躺在那里,,桿子秤、臺秤聚集著,罩子燈,、手電筒蹲坐在架子上,,紡線車、織布機在訴說著王震三五九旅的“大生產(chǎn)運動”,,鐵水壺,、錫酒壺、陶罐等分門別類地靜臥在那里,,大大小小的算盤子簇擁著,,各種型號的收音機、錄音機仿佛在唱著古老的歌謠,,還有泛黃的賬簿,、毛筆書寫的借據(jù),、各種介紹信,、房契、地契等,,把我們帶到了那個艱苦的歲月,。貧下中農(nóng)名單,讓我們重溫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那段歷史,,手搖式電話機,、BP機、大哥大,、摩托羅拉手機,,見證了我國通訊事業(yè)的發(fā)展。
尚德民俗博物館的每一件展品都是血肉豐滿的,,鮮活的,,有情感的。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撿拾記憶的碎片,連綴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毋庸諱言,,館中物件并不精致,甚至渾身布滿塵垢,,但它們是彌足珍貴的,。我想,在今后的歲月中,,它們會有更好的歸宿,,會更加有尊嚴地在人們面前大放異彩。
尚德民俗博物館館長袁增海,是舜王街道尚溝河村人,,五十多歲的年紀,,方臉膛,大眼睛,,目光中流露出慈善和智慧,。舉手投足間透露出一種穩(wěn)重和成熟。他為人豁達,,熱情大方,,衣著樸素,做人低調(diào),。在攀談中,,他囑咐我多寫事,不寫人,,這彰顯了他謙遜,、不張揚的個性。袁館長受家風熏陶,,從學(xué)生時代就熱愛收藏,,到現(xiàn)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收藏歷史,藏品有四萬多件,,可謂是琳瑯滿目,,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他說如果讓這些老物件丟失了,,是非??上У模荒茏屗鼈儽粴v史的河流所淹沒,。隨著時間的推移,,收藏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他要配合“鄉(xiāng)村記憶工程”,,收集整理富有地域特色的老舊生產(chǎn)用具、生活用品,、文字資料等,,免費向社會開放,發(fā)揮社會教育作用,。他走的是“以企養(yǎng)文”之路,,這是一種大情懷,高境界,。但愿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像袁增海這樣的開明之士,。
每一個老物件,,都是一段流動的歲月,它們身上有忘不了的記憶,,抹不去的鄉(xiāng)愁,。
(作者系山東省散文學(xué)會會員,濰坊市作協(xié)會員,,諸城市作協(xié)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