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寶
山東濰河,,一路向北,串城連鎮(zhèn),,通山達海,。
無人機視角下,源出高山的濰河,,顛覆了“大河東去”傳統(tǒng)認知,。一脈清流蜿蜒逶迤中,干流通暢,,支流如網(wǎng),,水庫點綴,閘壩渲染,,城鎮(zhèn)村落猶如長藤結瓜,,畫軸漫卷,歲月靜好,。
視野提升了境界,?還是游歷放大了格局?俯瞰濰河,,我心緒萬千,。濰河,是一部奮斗史詩,。
濰河兩岸是跳躍的音符,,時而山嶺相連,時而一馬平川,。是山,,卻不高聳云端;是地,,卻不放平姿態(tài),。正是這高低錯落的自然稟賦,成就了濰河“一河串兩庫”格局,。
一湖湖碧水背后凝聚著一代人的犧牲和奉獻,。新中國成立的十年后,濰坊人民戰(zhàn)天斗地,,“腰斬濰河”,,建成墻夼水庫、峽山水庫,。穿越歷史煙云,,沉淀前塵往事,兩座水庫的修建,才徹底改寫了濰河桀驁不馴,、肆意橫流的歷史,。
1958年至1960年,2座水庫建設,,6縣人民參戰(zhàn),,8.6萬移民搬遷,13萬民工上陣,,23個月?lián)竿脸蓭臁甏蟮臄?shù)字“筑”起了水庫巍巍長堤鎖蛟龍,。
水庫是在近乎原始的條件下,用小車推出來的,、用柳條筐抬出來的,、用腳板碾出來的,在機械化,、智能化施工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這種艱辛是難以想象的。
流水無言,,豐碑在心,。回望水庫來時路,,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那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是什么力量凝聚萬眾一心,?是什么信念激發(fā)豪情萬丈?炮聲隆隆,、旌旗獵獵,、锨飛鎬舞、車輪滾滾,、號子震天,,這是當年“人定勝天”激勵下的人民大會戰(zhàn),這是血肉之軀與凍土堅石較量的“螞蟻啃骨頭”,。一代人的苦,,換來千秋基業(yè)的安,探究建庫大軍“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精神動力和磐石信念,,源于融入血脈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年代已久,,故事的主人公大部分已經(jīng)帶著他們的情懷和眷戀離去,,但他們在艱苦奮斗中凝練升華的愛國主義精神,依然激勵著一代代水利人重塑山河,初心不改,。
時代,,不會忘記。濰河,,是一幅山水畫卷,。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諸城,地處濰河中游,。我是土生土長的濰河“游子”,,無論是老家濰河畔,還是工作濰河線,,一直未離開濰河的視野,、濰河的懷抱。
緣于多年的新聞攝影,、水文化研究和治水經(jīng)歷,,自詡跟濰河很“熟”,熟悉到能說出諸城這段濰河的千年文化,、百年河殤和近五十年的滄桑巨變,。
濰河,是有年輪的,。那些承載歷史變遷的濰河風物,,諸如濰水之戰(zhàn)的壩、抗日戰(zhàn)爭的橋,、旱澇防御的閘,,便是濰河的年輪。
讀濰河,,需要跳讀快閃,。因為一段文字延續(xù)另一段文字、一張圖片替代另一張圖片,。腳印重合中,,濰河一直在變,或快或慢,。
濰河于我,,兩岸“羊腸”土堤上的紫穗槐、白楊林占據(jù)了少年時期的記憶空間,。這是1974年,、1975年濰河大水后的產(chǎn)物,那時濰河的變化局限于草年年發(fā),、樹年年綠,,故鄉(xiāng)的原風景二十年從未改變,。
我陪伴諸城濰河走過二十年。無人機飛過的航程,,也記錄著我的水利人生,。從2000年濰河治理的第一米,到2022年濰河諸城段全線貫通,,我親歷見證了濰河之變,。防汛路拓寬、攔河閘建設,、水庫除險加固,、水電站改造、濱河路延伸,、濕地培育,、防洪提標層層疊加,增殖放流,、雨污分流,、中水分離、養(yǎng)殖場撤離層層減負,,在河道治理和河長制護衛(wèi)下,,濰河已是一道屏障、一河清水,、一幅畫卷,。多年積累的照片,已成穿越時空的隧道,,讓歷史告訴未來,。
流水年年復流水,當年的小哥哥已成“油膩大叔”,,當年的老技術員已經(jīng)垂垂暮年,,愈發(fā)年輕的濰河水里,沉浸著一代代水利人的芳華,。
濰河,不會忘記,。濰河,,是一條生命通道。
我曾跟隨中國水利報采訪組走遍濰河,。走出家鄉(xiāng)河的格局,,才知道濰河有多長。246公里河道的背后,,還有200多公里的膠東調(diào)水通道,。
水到峽山水庫,,流向由一路向北改為一路向東,正是這濰河水入渤海前的“神龍擺尾”,,才讓濰河歸于天道自然的大河東去,,托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
峽山水庫,,“齊魯?shù)谝粠臁保?015年至2019年間,,陸續(xù)連通引黃濟青、黃水東調(diào),、南水北調(diào)干線,,融入山東膠東調(diào)水網(wǎng),成為膠東地區(qū)調(diào)蓄戰(zhàn)略水源地,,每年2億立方米的水源外調(diào)空間,,使水庫已具融通“江河湖海”的格局,,水的吞吐之間更顯治水理念,、智慧與格局。而濰坊市峽山生態(tài)經(jīng)濟發(fā)展區(qū)的“田園生態(tài)城市”定位,,又把守護一庫碧水的情懷從“濰坊命脈”上升到“半島命脈”,。
下游變上游,滴水映江河,。匯聚濰河水,、長江水、黃河水的峽山水庫,,與國家水網(wǎng)牽手,,與山東半島相連,已是水旱從人的濰坊,、青島,、煙臺、威海四地人們,,坐在家中便能用心聆聽祖國江河的脈動,,不再追問水從何處來。
延伸的水網(wǎng),,濃縮的江河,。濰河的每次轉(zhuǎn)身與嬗變,都是時代發(fā)展的節(jié)點,,格局放大,,永不停歇。
人民,,不會忘記,。
(作者單位: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