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無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這首《元日》,,大概是無數(shù)春節(jié)題材的詩歌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首了,。
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除夕,、元日新舊交替之際,家家戶戶團圓歡聚,,互相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成為恒久不變的習俗。王安石的這首七言絕句,,便生動描繪了一幅千家萬戶燃放爆竹,、張貼春聯(lián)、合家歡飲,、共度春節(jié)的熱鬧場景,。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盡享這種節(jié)日的歡樂祥和,。900多年前的那個春節(jié),,一位世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大詩人,,在千門萬戶新桃換舊符之際,,卻奔波在漫天風雪之中,并寫下了一首悲天憫人的“恤民詩”,,與王安石的“節(jié)序詩”表現(xiàn)了完全不同的場景和主題,。他,就是王安石先生又愛又恨的政治對頭———蘇軾蘇東坡,!
北宋熙寧七年(1074),,蘇軾從富庶的杭州奔赴貧瘠的密州任職。任期內(nèi),,他率吏民滅蝗蟲,、抗旱災,,捕盜賊、拾棄嬰,,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雖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豪言壯語,,卻用實際行動把自己的愛民情懷詮釋得淋漓盡致。
熙寧九年(1076)冬天,,蘇軾任職期滿,,調(diào)任徐州。離任時,,已是春節(jié)臨近,,千家萬戶忙年之際。此時,,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齊州(今濟南)任職,,蘇軾非常思念,決定繞道前去看望,。為防止擾民,,除夕前一個清冷的早晨,趁百姓尚未起床,,蘇軾舉家悄悄離開密州州衙,,踏上了繞道齊州的赴任之旅。
齊州在密州西北,,需途經(jīng)濰州,、青州等地。中途,,突然天降大雪,路滑難行,。蘇軾趕到濰州時,,天色已晚,只得在城南的石佛寺借宿一夜,。次日眼見雪過天晴,,蘇軾趁早啟程西行。不料,,未到青州,,大雪又起,舉步維艱,。蘇軾干脆停下車馬,,在風雪中煮酒御寒,。望著漫天風雪,他思緒萬千,,一首佳作《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就此誕生: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東風吹宿酒,,瘦馬兀殘夢。
蔥昽曉光開,,旋轉(zhuǎn)馀花弄,。
下馬成野酌,佳哉誰與共,。
須臾晚云合,,亂灑無缺空。
鵝毛垂馬騣,,自怪騎白鳳,。
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攲棟,。
老農(nóng)釋耒嘆,,淚入饑腸痛。
春雪雖云晚,,春麥猶可種,。
敢怨行役勞,助爾歌飯甕,。
蘇軾兄弟情深似海,,此時已闊別七年,思念之情,,遠非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能盡述!這次蘇軾趕赴齊州,,恨不能肋生雙翅,。對一般人來說,連續(xù)兩天大雪阻礙了自己的行程,,心情該是多么焦灼,,不發(fā)發(fā)牢騷甚至罵幾句老天才怪。何況,,蘇軾本來就是個“一肚子不合時宜”,,喜歡寫詩發(fā)牢騷的人,。然而,讀罷他的這首“雪中詩”,,卻完全看不到這樣的情緒,。
全詩二十句。前十二句記敘了這兩天的經(jīng)歷:昨日行途遇雪,,在濰州滯留一夜,;今日天晴啟程,不料中途再次降雪,,自己駐足飲酒賞景,,感覺漫天飛雪中,騎的瘦馬都變成了白鳳凰,。后八句筆鋒一轉(zhuǎn),,抒發(fā)了對密州人民的牽念:這幾年密州蝗旱相繼,百姓逃荒,,農(nóng)田荒蕪,,人民生活太苦了;這場春雪雖然來得晚了些,,但還來得及種上春小麥,;我不應抱怨自己行程艱難,只希望明年農(nóng)家能夠獲得豐收,。
詩中何止沒有對老天降雪阻礙行程的牢騷,,反而有一種樂賞雪景的天真情趣,有一種想到“春麥猶可種”后自然流露的欣喜與希冀,,悲天憫人,、愛民恤民的感情浸潤全詩。
蘇軾在密州期間的很多作品,,都表達了他對百姓生產(chǎn)生活的關心,。這首詩作,亦是如此,。他雖然離開了密州,,但心里依然掛念著密州百姓,仍然關心著農(nóng)民遭受蝗旱災害的疾苦,,哪怕自己承受更多的行役勞苦,也希望瑞雪帶來豐年,、人民樂享溫飽,。
他愛弟弟,但更愛百姓,。這就是蘇軾,,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當我們念叨著王安石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的時候,請不要忘記:900多年前的那個春節(jié),,一位叫作蘇軾的離任官員,,在風雪飄搖之中,還在牽掛著他曾經(jīng)治下的百姓,,還在為密州人民祈愿祝福!
(諸城市蘇軾研究會供稿)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