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十月小陽春,,果然是,。約聚在風(fēng)和日麗的初冬暖陽里,出諸城,奔五蓮,。憑吊先賢仰止坊,飽覽勝景九仙山,。
終于抵達(dá)此行的目的地:位于九仙山東南隅的丁家樓子村,。下車觀望,好一處風(fēng)水寶地,!北西兩面高聳的山體屏風(fēng)一樣遮擋住冬季里凜冽肆虐的西北風(fēng),,又朝陽,必然冬暖,;東南向開闊通透,,面朝大海,夏季涼爽的風(fēng)兒陣陣吹拂,,乃是避暑勝地,!東北方向毗臨的就是著名的五蓮山,盡在視野框架內(nèi),。以奇石著稱的這兩座聯(lián)袂仙山,,簡直就是放大了的假山盆景!這是我的第一印象,。作為推介,,我覺得惟有這么一說,沒有親臨過的你才可以想象它有多么耐人尋味,,極具觀賞性了,。如果親臨過,你是否有此同感共鳴呢,?
此番憑吊的先賢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進(jìn)士丁惟寧,。其長子丁耀斗———明朝萬歷乙巳科進(jìn)士;五子丁耀亢,,號野鶴,,《續(xù)金瓶梅》作者,皆當(dāng)朝名士,。因其清廉賢達(dá),,課讀教化,,著書立說,深受鄉(xiāng)民愛戴,,傳誦至今,。位于該村東首的丁公石祠,三開間,,除了古樸的木板門,、七欞子豎條木窗戶之外,全部是石材建成,,總共一百零八塊之多,。尤其是石板覆蓋封頂,并不滲漏雨水,,堪稱奇跡,!正中是漢白玉丁公坐像,官服冠帶,,外罩大紅綢緞披風(fēng)。背后中堂,,楹聯(lián)“一部金瓶梅,,千古丁公祠?!睉乙r左右,。同行皆揖拜示敬,虔誠景仰,。四周石壁上鑲嵌著歷代碑刻,。祠前是精致小院,青磚鋪就甬路,;植翠柏,,玉蘭,果樹,,蘭草覆蓋地面,,銀杏樹上還有喜鵲安家守護(hù)。迎門矗立的石牌坊外面向下五級石階,,再下面是柵欄門口,。牌坊外面上書“仰止坊”三個斗方大字;里面則是“山高水長”,。丁公石祠掛有“山東省歷史優(yōu)秀建筑”金屬招牌,,門前立著“山東省文物保護(hù)單位”碑刻。顯然貨真價實,。
橫穿過丁公后人居多的一百零八戶居民的村莊,,就來到九仙山的腳下,。半山腰鮮紅色的“第一山”三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據(jù)說是蘇軾所題,。還有路邊巨石上雕鑿著的兩個并排的長方形石槽,,曬太陽的老者說,是當(dāng)年蘇軾到此飲過馬的水池遺跡,。
山有圍欄封控,,可能是為了消防安全。留有便門可以進(jìn)出,,我們得以進(jìn)入體驗登山之樂趣,。遠(yuǎn)觀白茫茫的巖石裸露,給人以光禿禿的感覺,。近前看到卻不盡然,,那是巖石巨大擠占了空間,成為主色調(diào)之故,。不論山谷深澗,,還是峭壁慢坡,都是山松,、橡樹,、荊條等高高矮矮的喬木、灌木叢,。連巨石的裂縫里無有半點兒泥土存在卻有干癟的植物頑強(qiáng)地生長,,探出枝丫宣示它的存在。滿山石塊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石疊石、石靠石,,擠擠挨挨,;絕壁處刀削斧劈狀,齊整陡立,;有的崖端伸頭探腦,,圓鼓鼓的如巨蟒;那里又像蒼鷹的尖喙彎彎,,透著猙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驚嘆,,引人無限遐想。山勢陡峭,,曲折攀爬,,步履艱難。
返程路上,,大家依然回味無窮,??畤@每次出行,都如翻書:地理的,,人文的,,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的,,經(jīng)濟(jì)的,,社會的……包羅萬象,常讀常新,,開卷有益,,愉悅身心。
?。ㄗ髡呦凳凶鲄f(xié)會員)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