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發(fā)現(xiàn):如今這屆年輕人,似乎對“奮斗”越來越沒興趣,。打開社交媒體,,在搜索框里輸入“奮斗”二字,不難看到年輕網友花樣百出的吐槽,,仿佛那些格外賣力工作的人,,要么是想討好老板的小人,要么是全無心眼的傻子,,只有“摸魚”(在工作中偷懶)才是工作的正道。
面對這種風氣,,我們當然可以義正言辭地給出一百句反駁,,怒斥這種“不思進取”的觀念,;我們也不難找出一大把年輕人“奮斗成功”的例子,,用事實證明這一代年輕人沒有“垮掉”。但是,,我們有必要面對一個事實———“奮斗”這個概念對這一代年輕人到底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有些年輕人缺少“奮斗欲”,?
從宏觀視角出發(fā),,任何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成員的個體奮斗。因此,,年輕人“奮斗欲”下降的現(xiàn)象難免讓人憂心。此時,,單純的說教與憤怒無濟于事,,不如靜下心來,,認真想想“為什么會這樣”,。只有找到那些熱衷“摸魚”的年輕人對“奮斗”感到失望甚至反感的原因,,消除其背后的社會癥結,,我們才能重新喚起他們的奮斗熱情,。
對普通人而言,,在工作中選擇奮斗的理由,,不外乎高低兩重———低層次的理由,自然是升職加薪,,走向事業(yè)巔峰,,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高層次的理由,,則是借助奮斗追求理想,,服務社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對于年輕人而言,,遠大的理想不可或缺,但他們首先要面對、接受和改變的是現(xiàn)實,。
當一些公司的年輕人在網上吐槽,、抱怨“奮斗”的時候,總有成功的前輩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年輕人:不要小瞧奮斗,,只要堅持到底,自然能夠見到曙光,。這并非“站著說話不腰疼”———恰恰相反,,在自己的青春歲月,他們可能是奮斗得最賣力,,加起班來勁頭最足的一批人,,不然不會有今天的成功??蔀槭裁?,上一代人的“經驗之談”往往對一些年輕人不起作用?回望中國經濟發(fā)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除了個人奮斗之外,,對那些趕上了第一波IT浪潮、中國入世紅利,、房地產狂飆等“時代浪潮”的人而言,,機遇確實給他們帶來超額的回報?!帮L口”過去之后,,今天的年輕人顯然不可能照搬前輩的成長路徑,而需要嶄新的發(fā)展空間,。
當一些年輕人以“互聯(lián)網民工”“金融民工”自嘲,,在KPI考核的巨大壓力下,被迫“996”之時,,恐怕很難感受到奮斗的價值和意義,。與此同時,在設計,、科研,、文化等不以“升職加薪”為唯一目標的行業(yè)里,也有不少年輕人發(fā)現(xiàn):在產業(yè)日趨“紅?;钡沫h(huán)境里,,他們的努力越來越難轉化成令人驕傲、振奮的成果,。此外,,在一些行業(yè),過去一度受到廣泛抨擊的“論資排輩”“吃大鍋飯”等現(xiàn)象,也在某些單位仍然存在,。這些現(xiàn)象,,都是橫亙在年輕人“奮斗之路”上的阻礙。
奮斗之所以被視作美德,,其原因在于這種精神與行為,,既能讓個人得到更大發(fā)展,也能對社會作出貢獻,,是個體與集體的“雙贏”,。如果年輕人覺得,他們的付出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和認可,,再努力也無法獲得期許的未來之時,,他們自然會覺得奮斗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澆熄心中想要奮斗的熱情,。
社會鼓勵年輕人奮斗,,也要消除他們奮斗路上的障礙,為他們的成長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各產業(yè),、各領域的用人單位還應認真思考:如何讓年輕人看到更多事業(yè)發(fā)展的空間與希望,而不是只能為了眼前的工資與生計渾渾噩噩地“打工”,。與此同時,,讓“優(yōu)勝劣汰”“能者多得”的觀念貫徹下去,防止社會在流動性衰減的過程中損失活力,,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變得暮氣沉沉,。
從這個角度上看,與其指責年輕人懶得奮斗,、不愿奮斗,,不如從機制體制上破除影響制約他們奮斗的因素,讓他們少一些束縛,,多一些期待,。任何人都有進取之心,只要幫年輕人找到奮斗的方向,,讓他們看到奮斗的回報和價值,,他們自然會重新發(fā)現(xiàn)奮斗的意義,踏上屬于自己的嶄新征途,。中青網/楊鑫宇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