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明
走進綠樹遍野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皇華,,撲面而來的除了清新的空氣,,還有一種濃郁的文化氣息,?;嗜A歷史悠久,,人文淵藪,。不僅有呈子遺址,、齊長城等古文化遺跡,,丁耀亢,、丁昌燕等文化名人,;還有聞名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常常稱之為皇華“三寶”,。
一寶:柏戈莊粉皮
每當到了秋季,,在皇華鎮(zhèn)的周家和范家柏戈莊村便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一張張葦箔(或秫秸箔)擺在沿街朝陽的地方,上面粘滿了正在晾曬的剛加工完成的粉皮,,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如一面明晃晃的鏡子,將人耀得睜不開眼,。
柏戈莊粉皮歷史悠久,,已成為皇華的一張名片,它獨特的制作工藝和上乘的質量,,讓很多人慕名前來購買,。
據傳,柏戈莊粉皮的制作原料最早是綠豆,,叫綠豆粉皮,,并延續(xù)了近千年。等到當地開始種植地瓜這種作物后,,才把粉皮原料轉為地瓜,,有了柏戈莊地瓜粉皮。周邊村莊及外縣各地,,也有制作粉皮的作坊,,卻唯獨柏戈莊的粉皮最有名。其原因就是這里的粉皮制藝正宗,,滑甘味純,,清香爽口,食用時勁道耐咬,,口感好,,余味久,不粘不面,,獨具特色,,食之令人難忘。
柏戈莊粉皮的制作工藝是很有講究的,。大體分為選料,、沉淀、制作,、晾曬四步,。
選料。粉皮制作對毛料特別講究,,制作地瓜粉皮時,,所選的地瓜,首先要沒有蟲害,再逐個去土,,投入大攪籠里用清水洗凈,,達到個個新鮮潔凈,然后進行粉碎,。粉碎時要慢而均勻,,讓個個地瓜均成糊狀,倒出后再把已成漿糊狀的地瓜粉漿分次用120目的細篩加水三遍或更多遍進行過濾,,緊跟著是把濾出的漿狀地瓜糊進行攪拌,,標準是把池子里的漿糊全部攪蕩起來為好。
沉淀,。濾出漿水后須在池中加一倍的水進行淀粉沉淀,,沉淀一般需要15至20個小時。然后進行取淀,,須等到池子淀粉上層有一小層細渣,,實際這也是沉淀下產生的,只要把細渣漂舀凈后剩下的就是淀粉了,。
制作,。先把淀粉加上一定清水攪拌成糊狀,將水在鍋中燒沸,,然后用勺子將糊漿舀進一個旋子(如小鑼一樣的器具),,將旋子在開水鍋里旋轉開來,轉上那么幾圈兒,,糊漿就在旋子里均勻攤開,,待旋子里的糊漿成固體狀態(tài)時,大概也就十來秒鐘吧,,就把旋子從鍋里取出放到涼水中,,降溫冷卻后再剝出漿糊來就已是粉皮了。
晾曬,。就是將秫秸或葦子編成寬至少50公分的箔,,把剝出來的粉皮依次展放到葦箔上進行晾曬,一般須曬四五個小時,,氣溫較低時間可長些,,待還有些發(fā)軟時取下來,先按數摞起,,全干后裝箱封口,,粉皮就可以出賣了。
相傳柏戈莊粉皮還是綠豆粉皮的時候,,在山東東部沿海一帶就名聲大噪,,特別是天氣炎熱的時候更是搶手,,供不應求,不僅好吃,,更重要的因是綠豆粉皮,吃上能敗火,,還預防中暑,。后來發(fā)展成地瓜粉皮,其搶購之勢仍不減弱,,原因是雖然原料已改成地瓜了,,但其功效仍然不減,或涼拌或摻入菜中炒食,,其敗火養(yǎng)胃潤脾的功效依然具有,,并對人體的便秘、干結,、腹瀉等雜疾皆有治愈之功效,。甚至有人說,如有三日不食柏戈莊粉皮,,腹內便有不適之感,。反之食用別的地方的粉皮就不見任何反應了。
由此可見,,柏戈莊粉皮不僅以其選料精,、做工細、口感好,、益身體的長處領市場暢銷之潮流,,還以其工藝的精湛,同類產品的上乘品味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它以入口勁道,、滑甘爽口、清香潤腑的特點稱道于世,,更以操作嚴謹,、工序復雜、質量高,、銷路廣形成的品牌而著稱于飲食界,。
柏戈莊粉皮,以它悠久的歷史,,高超的工藝博得了世人的好評,,同時也為一方的經濟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寶:皇華茉莉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一曲揚州民歌似乎把我們一下帶到了大江之畔,,魚米之鄉(xiāng)。但是誰能相信,,在齊魯大地的諸城市皇華鎮(zhèn),,竟然也有著茉莉的栽培技藝。
相傳諸城皇華茉莉花栽培技藝最早始于金朝章宗承安年間,,據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早在隋代置密州的時候,諸城就有多家茶坊,,經營渠道就是茶商們到南方購來茶葉,,在諸城銷售,生意還算旺盛并把茶生意延續(xù)下來,。到了金朝章宗承安年間,,諸城南鄉(xiāng)今皇華鎮(zhèn)的朱泮三村有一位朱姓茶商,經營茶葉已有十幾年了,,當他發(fā)現北方當地人好多喜歡喝帶有茉莉花香味的茶葉,,就在去南方購茶時捎帶購些茉莉花摻上,銷路很好,。后來他又覺著茉莉花太貴,,心想反正是往茶葉里一摻就完事,也無須再加工,,何不自己栽些茉莉采下花來摻上,,既省錢又方便。于是這位朱掌柜就在春天去南方購茶時順便買回十幾棵茉莉苗子,,回家栽到院子里,。小苗夏秋兩季長勢都很好,但是霜降一到,,馬上蔫了下來,,當年冬天大雪節(jié)氣還沒過就全死了。
朱掌柜一下明白了,,原來茉莉為什么不能在北方種植,,就是存在著越冬問題。他考慮來考慮去,,最后決定再試一次,,只要能把茉莉越冬的問題解決了,就不信栽不活樹,,開不了花,。第二年春天,朱掌柜再去南方購茶葉,,又順便買了六十棵茉莉苗子,,回到家后分別栽到六十個大花盆里,,擺放在院子窗前的向陽處。茉莉苗夏秋長勢仍然很好,,眼看霜降節(jié)氣就要到了,,他趕緊叫老婆把西間大炕騰出來,窗戶上掛上一床舊棉被,。霜降前一天,,朱掌柜就把六十棵茉莉花盆全搬到西間的大炕上,然后每天都根據天氣的溫度決定燒炕的次數,,天氣冷了就多燒,,天氣暖些就少燒或不燒,,總之就是讓西間屋里始終保持在初夏或初秋那個溫度,。天氣好時就掀開窗上的棉被讓茉莉透光通氣。
事情果然像朱掌柜盼望的那樣,,六十棵茉莉安全越冬了,。清明節(jié)一過,天氣轉暖,,朱掌柜又一盆一盆搬出屋,,如果晚上轉冷再搬回去,那是比對自己的孩子還上心,。開始他只是定期澆水,,什么肥也不施,有次偶然把老婆泡豆子忘記倒掉已變臭了的水澆到幾棵茉莉上,,幾天后發(fā)現那幾棵茉莉長得格外好,,葉片綠油油的奇旺相,朱掌柜就知道了原來茉莉喜歡泡豆子的臭水,。于是他又用熱水把黃豆泡開,,直到臭哄哄的奇難聞的時候澆到花盆里,效果果然明顯,。
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十棵茉莉終于開花了,葉子油綠油綠的,,那花又大又多,,滿院里飄散著誘人的香氣,引得街坊鄰居忍不住前來觀賞,。朱掌柜又適時把花采下來晾干,,適量地摻到茶葉里,自泡一壺品了品,,那味道,,是舉杯聞香,,入口品香,香而爽口,,爽中帶綿,,還挾著甜絲絲的味道。朱掌柜大喜,,一種自己配制的茉莉花茶總算上市了,。
后來,朱掌柜又在茉莉栽培的技藝上做了更進一步的探索,,越來越摸出些門道,,培育出了茉莉花雙瓣的、單瓣的兩個新品種,,從而提升了茉莉花茶的質量,,生意日漸興隆。
從此,,朱家人就把北方栽培茉莉的技藝一代代傳下來,,直至今日。在皇華鎮(zhèn)的一些村,,茉莉栽培一度成為村里的一個主要庭院經濟項目,,助推了農戶個體經濟的發(fā)展。
三寶:宋家村編席
宋家村位于皇華鎮(zhèn)西部,,距鎮(zhèn)區(qū)10多公里,,諸郝路從村東穿過。早年提起皇華鎮(zhèn)的宋家村,,周圍村莊的人都知道,,這是個編席村。宋家村原名小朱旺,,因該村90%的戶姓宋,,建國之后改為宋家村,原村的人都是由龍都街道的大水泊遷來,。而大水泊的宋氏家族則是洪武二年從山西大槐樹遷來,。
宋家村的編席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從清朝開始就已經很有名氣?,F在該村60歲以上的男人會編席的不少,。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都用機器編席,,人工編席成本高,收益低,,所以編席這門手藝已漸漸衰落,。
宋家村編席的主要材料是高粱秸,,通常是自家種植,一般種植的秸桿都是紅色的,。編席時,,把高粱秸的外套剝去,用席刀子從中間劃開曬干,,然后再下水泡,,泡完后,再用席刀子把高粱穰剝去,,用破篾刀把高粱篾破成席篾,,就可以編席了。編席時從中間向外編,,先鋪好白的,,再編紅的,編完之后把四周的邊握入,。
席的規(guī)格一般有二種,,一是長2米,,寬1.6米,;二是長3米,寬1.8米,。主要是炕席,。除了紅席外,還編織葦席,。一個人一天一晚上就可以編制一張席,。
除了編織技術,種植高粱也有注意事項,,就是不能用化肥,,只能用少量的土雜肥,因為用肥多了,,高粱要長大骨節(jié),,編席就不好用,容易斷,,編起來的席還凹凸不平,,睡覺不舒服。
雖然宋家村現在沒有人編席了,,但大多數人對席還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他們自己不編席,,卻販席賣席,。皇華鎮(zhèn)及周邊大小集市上賣席的人基本上都是宋家村的人,。
?。ㄗ髡邌挝唬夯嗜A鎮(zhèn)中心學校)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