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宏
在過去的農村,匠人算是一個特殊的行當。不管是拜師出道還是憑悟性自通,,總是有了常人不備的手藝,。既不用受舟車勞頓之苦,又可避開躬耕壟畝的艱辛,,日子過得也相對富裕。除了鄉(xiāng)里最常見的本匠、鐵匠,、石匠外,那些搶菜刀磨剪子,、補鍋修壺配鑰匙的,,也都可歸于匠人之類。隨著時代變遷,許多手藝已近失傳,。
木匠是鄉(xiāng)村里最常見到的手藝人,。較之其他類型的匠人,木匠的活兒是最輕的,。故家鄉(xiāng)有童謠曰:“鐵匠黑,,木匠白(bei),石匠南山磨腚錘兒,?!蹦芨赡窘郴顑旱娜穗m不太多,但幾乎村村都有,。我的一位遠房六爺爺就是我們村上好的木匠,。記得那時六爺爺也就五十多歲的樣子,中等個兒,,臉白白的,,下巴留一撮山羊胡兒,身上老是有一股白楊或者松木據(jù)開后的淡淡的清香,。他肩上總是背著一個大大的木匠盒刨子,、鑿子、銼刀之類的家什兒,。誰家有活兒,,就把他請了去,短則三兩天,,長則十幾日,。1976年我們家翻蓋堂屋的時候,就是六爺爺裝的梁檁,。我印象最深的是六爺爺用錛刨木頭的動作,。我給六爺爺拽住墨線的一頭兒,六爺爺一手拿墨線盒子,,瞇縫著右眼,,用睜著的左眼瞅直了,冷不丁將高高提起的墨線忽地一撒手,,那木頭上就多了一道若隱若現(xiàn)的黑道兒,,這就是下錛的依據(jù)了。六爺爺一只腳踩在木頭上,,雙手靠攏,,將手中的錛不高不矮的掄起,那節(jié)奏也不瘟不火,。一錛下去,,刨起的木屑厚度總在三指左右,。刨累了,就從腰包里拖出他那支老煙袋,,吃上袋煙,,過足了煙癮,就像鐘表上足了發(fā)條,,接著再干,。日子過得好一點的主兒,一天管他兩頓飯,,一壺老白干,,炒上兩個小菜,飯不講究,,餑餑也行,,煎餅也行。有些戶實在拿不出什么吃的,,不管怎樣謙讓,,他決不住下,而是回家吃飯,?;顑焊赏炅耍ゅX的結算方式也很靈活,,錢現(xiàn)成的給個十元八塊,,再不給幾升麥子也可以,六爺爺從不計較這些,。六爺爺脾氣溫和,,樂于幫人,在村里名聲頗佳,,至今他的后人還能享受著他那好名聲的惠澤,。
我們這鄉(xiāng)稱染布的叫“染杠子”。聽奶奶講她年輕的時候,,村村都有染坊,,手藝好的不乏其人,。而我小的時候,,四鄰村莊沒有一家染坊。常到我們村的一姓羅的“染杠子”,,是城里北關人,,村里人叫他老羅。他手藝好,,染的布久不褪色,,也守信用,,說什么時候送布來基本不拖延時間。那時候買賣人不多,,只要老羅一進村,,我們一群拖著鼻涕的頑主兒就跟在他的后邊起哄,起哄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觀賞他的車技,,搖搖他手里的小銅鑼,。在自行車稀少的年代,老羅那嫻熟的騎車技術足以使我們這些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孩子咂舌的了,。車后座上載著厚厚一大捆布,,右手舉著小銅鑼,左手握著車把,,過村前那座有幾磚寬的小石橋從不下車,,那能耐讓會騎車的大人們都眼熱。進得村來,,老羅一嗓子“染布來,!”,接著是一陣刺耳的銅鑼聲響,,將需要染布或不需要染布的家庭主婦喚出來,。有布要染和老羅叨叨些顏色深淺之類的話,沒布要染的就跟老羅打聽些城里的事情,。一群小孩兒則爭著搶過老羅掛在車把上的小銅鑼,,搖著取樂。銅鑼從這雙小手傳到那雙小手里,,沒撈著的便嚷個不停,。該收的收了,該取的取了,,老羅就將雙肘支在布捆上,,講一些城里新近發(fā)生的奇聞趣事給圍著他的主婦聽,講到樂處,,笑聲響透半個村子,,講到驚心處,只聽見一片“唏噓”聲,。走的時候,,老羅跨上車子,不忘回頭和身后的婦女們打個招呼,,向注視著他的孩子們搖一下手中的銅鑼,。夕陽的余輝將奔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的老羅和他的自行車裝扮成一道好看的風景。
鐵匠算是匠人行當中最苦,、也最危險的活兒,。不像如今這樣,,農家人的鐵頭家什么都上農貿市場買工廠里生產的現(xiàn)成的。過去村村都有“鐵匠爐”,,村里人使的锨,、镢、二齒鉤子,、吃飯勺子,,都是那里打造出來的。我們村的鐵匠爐是一個叫“高鐵匠”的和他的一個姓王的徒弟合伙開的,。幾根爐條支一個灶,,上邊一個用黃泥和紅磚砌成的有幾米高、直穿透屋脊的煙囪,,再加上一架風箱,、兩把鐵錘、一個淬火用的水桶,、一把剪鐵的剪子和幾個大小不同的圓的和扁的鑿子,,這便是鐵斬爐的全部家當。農閑時農活兒少,,不用天天開爐,。一到農忙季節(jié),鐵匠爐那丁丁當當?shù)那么蚵晭缀鯐円共煌?。老高和他的徒弟配合得猶如天合,,師傅掌小錘(也叫主錘),徒弟掄大錘(也叫副錘),,一道工序下來,,主錘該敲多少空錘(指揮錘)副錘該打多少實錘,外人雖然看得入神,,也只是看熱鬧而已,,只有師徒二人心里才裝有別人讀不懂的默契。一塊不成型的鐵錠,,待燒紅之后,,一陣驟急的鍛打,再燒紅再打,,幾個反復,,最后放到水桶里淬火,“吱啦”一聲,,一件工具就完成了,。記得放學后,,我和小伙伴們挎起提籃下坡割兔子食,,路過鐵匠爐時,,總要看上一會兒。那錘子上下起伏的節(jié)奏和向四處迸射的紅紅的鐵屑,,每每在我們幼小的心里都能喚起新異的刺激,。看入迷了,,天也黑了,,只好空著籃子回家去。
現(xiàn)如今,,經濟越搞越活,,耍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多,各種手藝都在尋找著創(chuàng)錢的用場,。一日,,我正埋頭文案,忽聽外邊傳來“鑄鋁鍋來”的叫喊聲,,將頭探出窗外,,只見一農村模樣的青年正在獨行,手里拎著一嶄新的平底小鋁鍋,,鋁鍋在陽光的照射下閃出耀眼的白光,。我猜想,這或者是個錫匠或者是個錫匠的傳人,,在錫活兒近乎斷絕的今天竟做起鋁活兒來,,想以古舊的匠藝在城里換取比在田里多得多的收益。然而,,這終究是我長時間來見到的惟一的匠人,。據(jù)仍住在鄉(xiāng)下的家里人講,在農村,,匠人也不多見了,。在人們吃著海鮮涮著羊肉,喝著啤酒干紅人頭馬時,,六爺爺,、老羅、高鐵匠已成為一個過去了的時代,,只能留在從那時過來的人的記憶中了,。連街上做鋁鍋的那個青年,不管對手中的手藝如何留戀,,也只能代表著一種技藝,,代表著一種舊時的民俗文化,將被湮沒在滾滾而來的現(xiàn)代潮流中,。
(作者系諸城市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