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學杰
民國時期的青島,發(fā)展迅速,。一方面,大批清朝遺老遺少帶來了高層次的傳統(tǒng)文化,,文化學術氛圍濃厚,。同時,與外國交流頻繁,,又融合了西方文明,。青島在飛速發(fā)展的同時,雖然也伴隨著版圖易色,、經濟蕭條,、工人罷工等問題,但是相比于周邊的戰(zhàn)亂,、匪患,,青島仍然極具吸引力,移居青島的人逐年增多,。他們中有不少是來自周邊縣市的大戶和各界精英,,諸城的古琴家王秀南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熙麟,,字秀南,,1879年出生在諸城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是諸城派古琴宗師王心源,他十二歲開始跟父親學琴,。
王秀南很好地繼承了父親的琴藝,。他會彈奏的曲子除了《桐蔭山館琴譜》中的十六個曲子外,還有《墨子悲絲》《普庵咒》等,。其中以《長門怨》《石上流泉》《秋江夜泊》《搗衣》《搔首問天》《普庵咒》《流水》等曲子彈奏得最好,。
王秀南是在1930年前后移居青島,,一起來的還有他女兒王鳳襄、女婿張育瑾等人,。王秀南在青島以教琴彈琴為業(yè),,直到1952年病故,王秀南仍住在青島觀象山上,。
據青島市博物館的古籍字畫專家趙增介紹,,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觀象臺的臺長是王華文,。王華文每天傍晚從一戶人家的窗外路過,,房間里面時常傳出陣陣琴聲。有時駐足細聽,,琴聲或者幽深沉靜,,或者鏗鏘堅實,房間內有時掌燈,,有時漆黑,,但琴聲并不因此而差池絲毫。聽得多了,,白天留意,,知道彈琴的人是位老人,后來王華文登門拜訪,,才知道那是琴家王秀南,,再后來二人還結下了忘年的友誼。這些都是他聽王華文說的,。
王秀南的學生并不多,,可知的共有七位?!锻┦a山館琴譜》的家譜中記載王秀南有六位弟子:裴依云,、孟敦素、張育瑾,、王鳳襄,、王恩榮、臺文若,。另據張育瑾說古琴家王心葵的兒子王筱潤也曾跟王秀南學習古琴,。《桐蔭山館琴譜》中的六位弟子,,除裴依云是江蘇人外(后在灌云鄉(xiāng)村師范教音樂),,另外五位都是諸城人,在1930年前后,,他們也陸續(xù)移居到了青島,。除他們以外,,王秀南的師侄李華萱也輾轉來到青島。隨著王秀南師徒眾人移居青島,,山東“諸城派古琴”的藝術中心也轉移到了青島這座新興的城市,。
王秀南的六位“弟子”到青島后,有的繼續(xù)學習古琴,,有的彈琴自娛,,也有的教授古琴。他們在青島有著不同的經歷,。
孟敦素,,是著名金石家孟昭鴻的二子,孟敦素在諸城時期跟隨王秀南學習古琴,。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曾在青島崇德中學,、禮賢中學等校教授英語、語文等科目,。孟昭鴻與王秀南兩家是世交,,同時,孟昭鴻與嶗山派古琴傳人黃孝胥交從甚密,,諸城派與嶗山派的琴藝交流想必是不少的,。
臺文若,鐵路中學美術,、音樂教師,,曾教授古琴,《桐蔭山館琴譜》的傳承家譜中記載諸城農校的教師張浩是他的學生,。臺文若在文革中遭迫害落下殘疾,,后半生很悲慘。魯迅美院畫家許勇在《我的自述》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學時代,,我有一位品格高尚的美術兼音樂老師——臺文若先生,,他身體力行,使我懂得了藝術和美是值得作為一生追求的事業(yè),?!痹吻鄭u美校副校長的王進家也是臺文若的學生,據他口述:中學畢業(yè)時,,他到臺老師家中告別,,臺老師彈奏了一曲《陽關三疊》,印象深刻,。
王恩榮是古琴家王心葵的侄子,,在諸城跟隨王秀南學習古琴,。王心葵生前使用的明代宮廷琵琶,,是一件難得的珍貴樂器,,王心葵去世后,曾由王恩榮保存,,在抗日戰(zhàn)爭中遺失,。在張育瑾《山東諸城古琴》一文中還提到:王心葵的宋琴“玉澗鳴泉”現(xiàn)由青島王恩榮收藏。
李華萱是王心葵的弟子,,王心葵跟隨王秀南的父親學琴,。王秀南與李華萱雖非師徒,但是情同師徒,。李華萱1938年到青島,,曾任青島一中音樂教師、教育局音樂指導員,。1944年發(fā)起組織青島市國樂研究會,。新中國成立后,曾任青島文聯(lián)籌備委員和青島音樂家協(xié)會主任委員,,1952年調離青島,。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家,著作很多,,曾在北京大學《音樂雜志》發(fā)表古琴曲《平沙落雁》譯譜,。他還整理完成了老師王心葵的兩部遺著《斫桐集》和《玉鶴軒琵琶譜》,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古琴資料,。
張育瑾是青島膠南大臺村人,,遷居青島后,曾在社會上教授古琴,。后來,,張育瑾到山東藝專、青島山東大學(今海大)工作,,張育瑾,、王鳳襄夫婦教了不少的古琴學生。他們夫婦記錄整理了祖?zhèn)鞯摹锻┦a山館琴譜》,,在減字譜上加了帶有節(jié)奏的簡譜,,1960年由北京古琴研究會油印傳世。張育瑾,、王鳳襄在古琴的演奏,、教學、理論研究,、曲目考證,、譜集整理等諸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諸城琴派”王秀南這一脈的延續(xù)正是賴于他們兩位的傳承。
民國時期,,“嶗山琴派”依然興盛,,為數不少的古琴傳人散布在道觀或者市井之中。當時,,嶗山太清宮的“七玄子”(莊紫陽及其六位弟子),、白云洞的道長閻全德,天后宮道長徐裕福,、住持韓謙均,,居于青島的嶗山派琴人黃孝胥,即墨琴人李宣三等均是古琴高手,,名氣很大,。當時,王秀南師徒眾人的到來并沒有引起文化界的太多關注,。不過,,今天看來,他們的到來,,對青島古琴藝術的影響是深遠的,。
王秀南師徒來到青島后,與嶗山琴派的傳人們有較多的琴藝交流,。原本就關系密切的“嶗山琴派”和“諸城琴派”,,又有了進一步的交融?!皪魃角倥伞钡暮芏嗨囆g元素在“諸城琴派”中得以保存至今,。后來,“嶗山琴派”有所式微,,而“諸城派”迅速發(fā)展,,從山東走向了全國。因為有了王秀南師徒的到來,,青島在全國古琴界的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
(作者單位:青島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