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靈隱寺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背跤鲞@副對聯(lián),心底感到困惑:我們都祈禱著人生如意,,萬事稱心,,它卻怎么說人生沒有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呢,?人生半稱心,,還能知足常樂?
看到一則寓言故事才對這個疑問豁然開朗,。一個獵人進山狩獵,,與一只黑熊相遇。這時,,獵人只要舉槍就能擊斃黑熊,。但是,當黑熊說,,如果要想獲得完美的熊皮,,就應該把槍口對著它的嘴巴,他就停住了,。熊皮毛油光發(fā)亮讓他陶醉了,。黑熊把自己的嘴巴往槍口上放,獵人也順其所為,。結果,,獵槍在黑熊嘴里移位、彎曲直至脫手,,獵人在這場游戲中喪失了性命,。
狩獵能打到一頭熊就該滿足了。如果不滿足,,還與熊謀皮,,那只能是悲劇的結局?!皺C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個獵人的下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事有度,切不可恣情縱意,,貪得無厭,。
季羨林曾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辈环Q心是人生一種常態(tài),,我們怎么能奢求十全十美呢?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情冷暖,,淡泊面對榮辱得失,。這樣,我們經歷風雨時才能從容大度,,豁達淡定,。
白石老人是深諳其中況味的。在很長的時間里,,他的畫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是百年難現(xiàn)的藝術大師;也有人責難他是掛羊頭賣狗肉,。但是白石老人卻一概置之不理,,聽之任之。有人問他為什么,,他只是以他的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以對。
人生天地間,,必然會遇到不同的眼光,。有人稱贊,是對自己的肯定,,“一笑”,,笑出的是自信和從容;有人詆毀,,是對自己的否定,,“一笑”,笑出的是豁達和超脫,。這“兩笑”里是怎樣的一種心態(tài)和智慧?。s辱糊涂一點,,得失看開一點,,胸襟寬廣一點,,心態(tài)平和一點,處在怎樣的境地都能做到從容平和,,無愧我心,。
追求事業(yè)的過程中,毀譽是必然的存在,,這時做到“半稱心”不容易;但是事業(yè)到達巔峰時,,還能“半稱心”則是對人性的更嚴峻挑戰(zhàn),。
牛頓晚年對青年才俊的打壓,海明威的自殺等等現(xiàn)象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這一點,。而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曾國藩就參透了這一點,。在平定太平天國過程中,他手握兵權,,權傾天下,。當有人鼓噪著要他坐天下時,他毅然自裁湘軍,,功成身退,。兒子對此不理解,他只是讓兒子想一想自己的書齋為什么取名“求闕齋”,。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彼褪歉嬖V兒子,,凡事只求半稱心才是人生的的圓滿。如果當年曾國藩舉兵,,就有可能功敗垂成,;而選擇退隱則給自己留足了轉身的空間。他不就是這樣給自己留下了一世英名嗎,?
心想事成,,萬事如意,這只是人們美好的祝福,,是不能得到的自我安慰,。如果凡事求完美,那么就必然陷入無端的痛苦和無奈之中,;但如果凡事只求“半稱心”,,那么即便遭遇失敗也能夠從中找到幸福與快樂,。就像楊絳說的:“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辈回澙罚粡娗?,不攀比,,明白自己的幸福,活出真實的自己,,還有什么不能知足常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