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明
農(nóng)歷二月初二,,在我國為中和節(jié),,在諸城民間俗稱“龍?zhí)ь^”日?!褒垺笔俏覈糯鷤髡f中的神異動物,,住在天上,,身軀長而龐大,面目威風猙獰,,全身披鱗,,有須,有角,,有爪,,有尾,,能走,會飛,;能騰云駕霧,,伴驚雷而行,能興云降雨,,興風作浪,,能遨游大海,縱橫江湖,。俗傳,,神龍休眠一冬,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已過,,二月二要蘇醒抬頭,,伴隨春雷的響起,開始伸展軀體,,行云降雨,;地下冬眠的百蟲亦隨之復出活動。因此,,諸城民間又稱二月二為“春龍節(jié)”“青龍節(jié)”“龍頭節(jié)”,。它具有兩層涵義:一是龍主雨水,祈求神龍開春賜雨,,全年風調雨順,,雨水充足,有個好收成,。二是驚蟄已過,,大地解凍,百蟲復蘇,,適合土地耕種春播,。在生活習俗方面,諸城民間百姓還是較為重視二月二這個節(jié)日的,。
祈盼糧豐要“打囤”,。“囤”,,在過去諸城民間農(nóng)戶家,,是一種用來盛放、儲存糧食的器具,。有方形的泥囤,,圓形的茅囤,有用竹篾、荊條,、席箔編成或圍成的帶“罩頭”的各種囤等,。過去,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秋后未加工的糧食、瓜干等都存放在里面,,是一年的“口糧”儲存處,。因此,余糧滿囤體現(xiàn)的是全家生活富足,,生存有保障,。諸城農(nóng)村,過去二月二早飯后,,家中的女主人要用簸箕,,從鍋灶里掏足夠的草木灰,男主人燒紙后,,端著簸箕,,在院內,房前屋后的場院或較寬闊平坦的地方,,邊念叨:“二月二,,龍?zhí)ь^,大囤滿,,小囤流,。”邊用燒火棒敲打著簸箕撒灰,,撒成一個大囤形狀的圓圈圖案,,女主人則端著盛糧食的瓢,跟在男主人后面,,祭撒五谷雜糧,;先在圈內撒灰為“十”字,祭五谷,,念“五谷豐登”,;后在圈外撒灰呈“梯子”狀,曰“上糧,,年豐步步高”,;最后,把剩余的鍋底灰,,分撒在大門口,、房屋周圍,意為驅蟲,、避邪,。至此,,“打囤子”儀式即告結束。此習俗在諸城南部,,五蓮縣部分農(nóng)村至今盛行,。
滅蟲、避病“炒糖豆”,。農(nóng)歷二月初一,,在諸城民間,家家戶戶的女主人們,,開始挑選粒大,、飽滿均勻的黃豆,適當用水泡軟,,撈出控干水,,備好紅(白)糖,準備第二天二月二早晨炒糖豆,。也有摻著花生米炒的,。往往用大鐵鍋,先將黃豆以小火輕炒至將脆,,后加火爆炒并加入紅(白)糖,,待糖融化為糖稀即迅速將黃豆(花生)翻炒、拌勻,,出鍋裝盤,,冷卻凝固成塊,就可以食用了,。糖豆脆美香甜,,味濃可口,食而不膩,。此事在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借炒糖豆炒死蝎子等害蟲,,使其遠離家人,因之糖豆在諸城個別地方又稱“蝎豆”,;二是吃糖豆能避免生病,,確保一年健康平安,生活甜蜜,,身體強健,。因此,全家老小都吃糖豆,。
生豆芽,,食面湯(條),吃了“過年餑餑”(饅頭)不見“犸虎”(狼)。每年二月二這天,,諸城民間農(nóng)戶都提前生好黃豆芽,,并煮面湯(面條)吃,寓意吉祥,,長遠,,平安。狼,,在諸城農(nóng)村俗稱“犸虎”,,早年多見于南部山區(qū)。常下山危害人和家畜,。諸城民間,尢其是山區(qū)農(nóng)戶,,過去都將過年蒸的一個大餑餑(饅頭)留著,,到二月二這天分給家人吃,謂之“吃了過年餑餑,,碰不見犸虎”,。此說雖不足憑信,但卻是農(nóng)村善良的人們敬畏自然,,避除災禍,、保證平安美好心愿的具體體現(xiàn)。
舞龍燈者要祭河,,熄(休)封龍燈來年順,。諸城枳溝四村是諸城龍燈的發(fā)祥地。自清朝末期始,,由王氏兄弟開始扎制并組班辦耍,,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歷史。每年春節(jié)前,,村里(集體經(jīng)濟時期)就組織起舞龍隊排練,,取出塵封一年的龍燈,燒紙敬香,,換衣彩繪,,后敲鑼打鼓,舞著“巨龍”,,到村東南的“龍王河”,,取水“喂龍”,后再正式排練,,巡耍,。據(jù)說這樣“不出事,保平安”。二月二“龍?zhí)ь^”這天,,龍燈班要再次集合,,敲鑼打鼓,舞著“巨龍”到“龍王河”燒紙,、祭奠河神,,后熄燈(封存),亦稱休燈,,來年再耍更平安順利,。
出正月,解除禁忌“剃龍頭”(理發(fā)),。在諸城民間,,過去大人小孩不出正月是不剃頭(理發(fā))的,有句俗語:“正月里剃頭死他舅,?!睂τ谟芯司说闹T城人來說,過去正月里剃頭是一大禁忌,,現(xiàn)在的年輕人當然就不信這些了,。就此,選擇二月二“龍?zhí)ь^”日剃頭謂之“剃龍頭”,,一則解除禁忌是好日子,,二則沾神龍?zhí)ь^的光,圖個吉利,。因此,,二月二這天剃頭(理發(fā))的人最多。
民俗,,體現(xiàn)的是民間人們樸素,,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它與人們對美好生活憧憬期盼的愿望息息相關,。
(作者系市地方文化研究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