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
讀《水滸傳》,,讀著讀著,,會恍惚:以為自己在讀《西游記》。
比如這樣的場景:宋江深夜一人在清風(fēng)山上走,,被一條絆腳索絆倒,,隨后走出十四五個(gè)伏路小嘍啰來,,把宋江捉住,一條麻索縛了解上山來。
押到山寨里,,小嘍啰把宋江捆成粽子似的,,綁在將軍柱上。小嘍啰說道:“等大王酒醒時(shí),,剖這牛子心肝做醒酒湯,,我們大家吃塊新鮮肉?!?nbsp;
到二三更天氣,,大王起來了,錦毛虎燕順,。燕順一看綁著個(gè)人,,道:“正好!快去與我請得二位大王來同吃,?!?nbsp;
這里的描寫,是不是很像《西游記》中的場景,?只不過《西游記》寫的是妖,,《水滸傳》寫的是人。
其實(shí),,《西游記》中的妖怪,,就是人;《水滸傳》中的人,,往往也就是妖怪,。
小嘍啰去不多時(shí),只見廳側(cè)兩邊走上兩個(gè)好漢來:矮腳虎王英和白面郎君鄭天壽,。
三個(gè)頭領(lǐng)坐下,,王矮虎道:“孩兒們,正好做醒酒湯,??靹?dòng)手,取下這牛子心肝來,,造三分醒酒酸辣湯來,?!?nbsp;
這個(gè)王矮虎的口吻,,是不是絕似《西游記》中妖怪的口吻?口口聲聲“大王”,,口口聲聲“孩兒們”,,都與《西游記》如出一轍。
一個(gè)小嘍啰掇一大銅盆水來,,放在宋江面前,;又一個(gè)小嘍啰卷起袖子,,手中明晃晃拿著一把剜心尖刀。
那個(gè)掇水的小嘍啰,,便用雙手潑起水來,,澆那宋江心窩里。宋江嘆口氣道:“可惜宋江死在這里,!”
這種故弄的驚險(xiǎn),,也正是《西游記》中的套路。
這一場景中,,又是錦毛虎,,又是王矮虎,又是白面郎君,,如同《西游記》中山中妖怪的稱呼,。而宋江,就像是唐僧,。
還有更像的———武松像孫悟空,。
武松被發(fā)配至孟州牢城營,差撥來點(diǎn)視,,順便按照潛規(guī)則,,要收取武松的“人情”??墒?,他發(fā)現(xiàn)武松好像并未準(zhǔn)備好送錢給他,便破口大罵,。
武松道:“你倒來發(fā)話,,指望老爺送人情與你,半文也沒,!我精拳頭有一雙相送,!”
下面話鋒一轉(zhuǎn),銀子又有了:“金銀有些,,留了自買酒吃,!”
怎么樣?老爺銀子有的是,,就是不給你,。
“看你怎地奈何我!沒地里倒把我發(fā)回陽谷縣去不成,?”
我們此前知道,,武松拳頭厲害。但他此時(shí)給我們展示了他的另一個(gè)特長:他的嘴頭也厲害。
這樣的伶牙俐齒,,邪中含正,,潑中有義,處弱勢而嘴不軟,,在險(xiǎn)地而心不驚,,端的就是一個(gè)潑皮猴頭做派!
那差撥大怒,。差撥只有大怒———現(xiàn)場還真的占不了武松的便宜,。我們想想,孫猴子武功極高,,卻也常常敗陣,。可是,,他何曾讓別人在言語上占過什么便宜,?
猴頭的嘴頭功夫高過手頭功夫,武松現(xiàn)在也是這樣,。
大怒了的差撥只好去了,。不久,只見三四個(gè)人來單身房里叫喚新到囚人武松,,武松應(yīng)道:“老爺在這里,,又不走了,大呼小喝做什么,!”
那來的人帶武松到點(diǎn)視廳前,。管營喝叫除了行枷,下令開打一百殺威棒,,一幫人便上來要按住武松,。
武松道:“都不要你眾人鬧動(dòng)。要打便打,,我若是躲閃一棒的,,不是好漢!從先打過的都不算,,重新打起,!我若叫一聲,也不是好男子,!”
聲口越來越像那個(gè)西游的猴頭了,。以至于兩邊看的人都笑:“這癡漢弄死!且看他如何熬,!”
可武松今天要把“猴頭”進(jìn)行到底:“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兒,打我不快活,!”
誰都知道孫悟空是石頭里蹦出來的,,確實(shí)經(jīng)打。武松可是爹娘生養(yǎng)的血肉之軀啊,,他頂?shù)米o情毒打奪命棒嗎,?這武二,還確實(shí)“二”,。猴頭不也常?!岸艃骸笔銌幔?nbsp;
可是,,管營突然要將就他:“新到囚徒武松,,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來?”
這是潛規(guī)則:大凡花了銀子或者有什么人情的,,推說在押解來牢城營的路上患病未愈,,就可以先免了這一百殺威棒,稱之為“寄打”,。管營此時(shí)的話,,明顯是提醒武松,利用這個(gè)規(guī)定,,免了這頓打,。
但是,大出我們意料的是,,武松并不領(lǐng)情,。
武松道:“我于路不曾害!酒也吃得,,肉也吃得,,飯也吃得,路也走得,?!?nbsp;
連續(xù)四個(gè)“也……得”,潑賴伶俐,,典型的潑猴口吻,。
但奇怪的是,今天管營好像鐵了心要周全他,。
管營道:“這廝是途中得病到這里,,我看他面皮才好,且寄下他這頓殺威棒,?!?nbsp;
兩邊行杖的軍漢也看出了管營的想法,,便低低地對武松道:“你快說病。這是相公將就你,,你快只推曾害便了,。”
武松道:“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凈。我不要留這一頓‘寄庫棒’,,寄下倒是鉤腸債,,幾時(shí)得了!”
連續(xù)兩個(gè)“不曾害”,,何等不正經(jīng),,何等調(diào)侃,何等撒潑,!直讓我們懷疑:此刻的武松,,怕是被潑猴附身了。
大概,,《水滸傳》的作者被吳承恩“附身”了吧,。
來源:讀者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