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命運喜歡開玩笑,去年夏天,我這個少有名氣的人,混進了中國作協(xié)會員的隊伍,就像中了頭彩一般,。而在別人眼里,是否有鉆營之嫌?反正,干飯吃多了會撐著,汗顏過后,,清楚了自己只是個文壇“混子”,,有時說一些渾話,來一番涂鴉,,使人憋著的腮幫子,,不那么輕易“噗哧”一下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從小就做作家夢,?是我這個愚笨的人,不敢承認的,。幸運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家里父親的藏書,,如《屹立的群峰》,、《封神演義》、《高玉寶》,,淘換來的朝鮮長篇小說《在考驗中》,,外祖父柜子里的《三俠五義》、《小五義》,、《小八義》等,,一點一點地引起了我對文學的興趣。父親又是個“瞎話簍子”,,從駐片蹲點大隊回來,,煤油燈下,滔滔不絕地演說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故事里的人物,,故事里的事,,烙印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一粒文學的種子,悄悄地撒在干渴貧瘠的土壤里,,風雨過后,,竟萌芽了。
愛好,,如一只施了法術(shù)的魔掌,,能將人箍住。我參加學校的跳遠比賽,,在班上演唱李鐵梅,,早起挎糞筐撿拾糞便,和同學月下偷校園里的青蘋果,,夜晚到西河邊捉螢火蟲,,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總忘不了,,有空就打撈課外書,。一旦到手,兩眼放光,,通宵也要讀完,。那陣子,收音機是稀罕物,,沒有報紙,、電視可看,墻上掛個舌簧喇叭,,一天三時播音,,慢慢地,我成了忠實聽眾,。在那些苦中有樂的日子,,學習輕松,耽不了玩,,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喜歡讀書的習慣,也逼著人有了思考,。本來,,人生的起跑線,有早有晚,,無論搶頭班車,,搭末班車,只要路子準了,,天份加汗水,,一樣到達目的地,。不過,做任何事,,沒有興趣這個前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文學與新聞,,是一對兄弟,。從上高中開始,我就與新聞結(jié)緣了,。當時,,校園教室平房旁邊的水泥桿上,面朝南北,,綁了兩只高音喇叭,,是縣廣播站的傳播載體,定時轉(zhuǎn)播中央臺和省臺的新聞節(jié)目,,同時,,每天播出十分鐘的本縣新聞,。我對本縣新聞聽得入迷,,忽然心血來潮,有了照葫蘆畫瓢的想法,,手心癢癢,,想寫廣播稿,為的是,,在同學們面前,,賣弄一番,也讓漂亮的女生,,刮目相看,。事與愿違,貼著八分錢郵票的三篇稿子,,泥牛入海無消息,。我的后背,在同學眼眶子的戳擊下,,一陣陣冒虛汗,,臉臊得不敢抬頭面對老師。難忘那一天的早晨,,我那篇只有百十字的“批林批孔”文章,,被女播音員字正腔圓地播出了。稍后,,來到教室,,喇叭的播音也停了,,我看到了同學們齊刷刷射向我的目光。大概從那時起,,我混了個“小才子”的雅稱,。
下鄉(xiāng)插隊,是走上社會,,邁向人生的第一步,。1975年8月3日,我們這個有14名男女知青的小組,,在縣里派去的插隊干部趙青年,、紀永昌的帶領(lǐng)下,在呂標公社大村大隊社員們夾道歡迎的鑼鼓聲中,,臉上帶著不識愁滋味的笑容,,在騰出來的原大隊部院子里,安家落戶了,。
那天,,是大村大隊的節(jié)日。一撥撥老少爺們,,像鬧洞房看新媳婦那樣,,喜滋滋地,從門里門外,,望著,,瞧著,觀察著,,一邊嘀嘀咕咕,,一邊爆發(fā)出陣陣笑聲。大隊書記萬克柱,,大隊長張煥芳,,民兵連長李德銘,會計孫作光,,婦女主任管秀蘭,,團支部書記張金平,貧協(xié)主任孫樂三,,一起過來看望慰問,。幾個剛回大隊的高中畢業(yè)生,和能說會道的男青年,,也擠在屋里,,站在床邊,拉著我們的手,,熱情地問這問那,。直到深夜,,院子里才漸漸安靜下來。被社員們真摯的感情所打動,,我們的心里,,熱烘烘的,興奮地一夜沒合眼,。那會兒,,還不太懂得,在社員們眼里,,知青的頭上,,是罩著一層光環(huán)的。
大村大隊雖然是高產(chǎn)窮隊,,但在全公社,,是數(shù)得著的好村。事后得知,,凡是安排知青下鄉(xiāng)的,,幾乎都是當?shù)貤l件較好的。
在大村,,我們享受著超社員待遇,。男知青自然是生產(chǎn)隊的勞力,女知青,,則當了出納,、赤腳醫(yī)生,、保管員,、育紅班教師、民辦教師等,。
我每天夾雜在第一生產(chǎn)隊棒小伙子中間,,推著獨輪車送糞,掙十分工,。不久,,遭遇了“8,15”特大洪水,,我們和社員們一起,,迅速投入抗洪救災(zāi)。進入冬季,,冒著大雪嚴寒,,頂著風沙,又參加了小栗元水電站一帶濰河的治理任務(wù),。一天三頓飯,,吃在工地,,玉米餅子凍得硬邦邦的,蘿卜小豆腐落了一層細沙,,牙磣得難以下咽,。年輕人,對苦和累,,并不十分計較,。相反,沉默而單調(diào)的農(nóng)村生活,,培養(yǎng)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管多忙多累,我堅持天天聽廣播,,時時做有心人,,重新萌生了寫點東西的欲望。我這個人,,自己也琢磨不透,,下里巴人,樂意跟我套近乎,。有幾位社員,,邀我去家里作客,在他們溫熱的炕上,,擺著蔥煎雞蛋,、花生米、黃尖子魚,、豆腐粉條等六盤菜,,在明亮的電燈下,老婆孩子在炕下傾聽,,我和主人,,把酒言談甚歡,最后,,主婦再端上豬肉水餃,。這是當年農(nóng)村待客的最高禮遇了。我常?;叵?,我一無所有,人家圖個啥呢,?后來雖混了個一官半職,,可從來就沒人求過我。最底層的農(nóng)民,,其實無所求,,他們就是看著你順眼,,對撇子,老實人愿意交往實在人,,心里面是無私的,。
插隊時間不長,我就在青島市知青辦主辦的上山下鄉(xiāng)報紙上,,發(fā)表了題為《做朝氣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的文章,,這是我第一篇變成鉛字的稿件,正巧也是我18歲生日那天刊登的,。收到樣報,,打開《農(nóng)村大眾》般大小的報紙,聞著淡淡的油墨香,,內(nèi)心有些激動,。只可惜,那份報紙早就丟失了,。之后,,我又給縣廣播站投稿,在半年時間里,,播出了四篇關(guān)于大村大隊革命生產(chǎn)的報道,,在全大隊和全公社,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人們開始知道,,大村有個會寫點東西的知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