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獨處”是一個有趣的文化現(xiàn)象。它跟很多外部因素有關:工作、生活壓力大,,時間成本高,,下班后沒太多時間呼朋引伴;網(wǎng)絡社群形成了各種“志同道合的想象共同體”,;年輕人中獨生子女多,,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獨立的習慣……而且,一場社交宴席散去,,仍是無盡的落寞與空虛,,搞上幾次,參與者自然厭倦了,。
在談及為什么喜歡獨處時,,62.6%的受訪者認為在獨處中能獲得內(nèi)心平靜。這些年社會最大的問題,,是消費主義裹挾了民眾的精神意志,,很多被動地卷入“流行”之中。在如此背景下,,必要的“獨處”有助于回答這樣的社會命題:怎樣避免被時代的浪潮裹挾,,因此喪失自我?
哲學家叔本華有過關于社交和獨處的名言:“拘謹,、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社交聚會,。人們聚會的場面越大,就越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span>
褒揚“獨處”,不是說要與時代隔絕,,把自己“孤立”起來,,而是強調(diào)在這個時代里,格外需要一些獨處的精神,,有一些獨處的意識,。通過獨處,能夠衡量自我價值,,更好地“燃燒”生命,,不為不必要的社交耗費時間和才華,不在經(jīng)營酒桌朋友的過程中忘記理想——這是當下應有的一種生存本領。
“獨處”是一種內(nèi)心的主動選擇:拒絕喝一頓,、吃一頓的邀請,,不意味著“不合群”;如果覺得社交之后渾身疲憊與無聊,,不妨勇敢地說不,。“不善于”呼朋引伴,,并不需要為之羞愧,,不必因社交不多而自卑。我們或許只是不愿意迎合群體的偏好,,獲得所謂的那點滿足感,。
內(nèi)心的平靜、自主的興趣,、獨立的能力,,都是健全之人追求生命成色時不能缺少的。太沉迷于物質(zhì)世界,,容易喪失對自我精神的砥礪,。獨處更有利于挖掘內(nèi)心的精神世界,,從而更好地感知豐富的外部世界,。社交只是生命的一種過程與工具,而生命不能成為社交的奴隸,。一些年輕人更熱衷“獨處”,,終究比沉迷“社交”更富有意義。
(畢詩成)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