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國共青團中央又將3月5日“雷鋒日”定為了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
“我不知道什么是志愿者,,但我在50年前就知道雷鋒?!奔易∩虾5陌贇q志愿者爺爺劉惠成被大家稱為上海的“活雷鋒”,,他在40多年中自制了2000多塊坐墊和300多根拐杖贈送給素不相識的老人。
“能做好事就是享福,?!眲⒒莩衫先藰銓嵉脑捳Z曾打動無數新時代的年輕人,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擔任志愿者的大學生張辰就是其中之一,。從早7點到晚10點,,分發(fā)宣傳手冊、為游客指路,、介紹園區(qū)情況……每天近15個小時的工作,,經常在太陽下一曬就是幾個小時,而他的目的很簡單:“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薄 ∩綎|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說,中華民族在幾千年前就已形成了助人為樂和扶貧濟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儒家的“仁愛”思想,,墨家關于“兼愛”,、“非攻”的學說,都是這種精神實質的典型代表,。50年前的雷鋒精神與如今的志愿服務與其一脈相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精神文明的發(fā)展在一段時間內并沒有追上經濟增速的腳步,,中國人曾經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和“一切向錢看”的“扭曲時代”,。近些年,越來越多志愿者的出現讓這一局面有所轉變,,他們不僅接過了雷鋒精神的“接力棒”,,更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微笑”。
“每位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都是一張中國名片,?!鄙綎|大學對外漢語專業(yè)研究生譚曉祎在2008年首次在泰國的一個小鎮(zhèn)上教授漢語?!爱敃r那里很落后,,原始的木頭黑板和粉筆、桌椅窗戶破舊,,所有的教具都要親自動手制作,自己只能住在一個有門無窗的房間,?!?/span>
在志愿服務的一年里,譚曉祎曾被傳染風疹,、因蚊蟲叮咬右腿化膿……但堅持下來的她卻有另外一番感悟:“雷鋒精神和志愿者都是奉獻和不求回報的,,但我在其中不僅收獲了快樂,更重要的是我的學生將來都可能成為中泰交流的使者,,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主力軍,。”
從2008年開始,,中國掀起了一陣志愿者熱潮,。北京奧運會、汶川地震時,,參與志愿者服務的人數之多讓中國媒體把這一年稱為中國的“志愿者元年”,,境外媒體更是稱這些志愿者向世界展示了新時期的“中國力量”。
從為了幫助患癌店主籌集手術費在鄭州引發(fā)的“全城吃面”,,到中國傳媒大學師生購買校門口百歲老人親手做的鞋墊,;從南昌火車站女客運員5年為200多名走失兒童找到親人、數百條微博記錄助人歷程,到貴州女大學生用戒指為山區(qū)兒童換來嶄新的教學樓……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加入到這種“正能量”的傳播之中,,而方式也不再僅僅限于傳統(tǒng)的志愿者服務。社交網絡,、公益宣講和幫扶……特殊形式的“志愿者”在新時代以另一種方式傳遞著雷鋒精神,。
28歲的青島女孩王萌萌是中國首位志愿者作家,她以自己6年志愿者的親身經歷完成了《大愛無聲》等三部總計110余萬字反映志愿者群體的長篇小說,。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被書中的內容所打動,,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蓖趺让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