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我又遇見了你,,隔著悠長的歲月,,我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淚?!弊罱?,一段行為藝術的視頻讓觀眾不約而同想到拜倫的這首詩,,視頻的主角是被譽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這場名為《凝視》的行為藝術創(chuàng)作中,阿布拉莫維奇靜坐與1500人對視,,這些人有的沖她做鬼臉,,有的拿出假槍放在她脖子下,她始終巋然不動,,然而,,一位男士的突然出現(xiàn)讓雕塑般的她顫抖流淚,他是阿布拉莫維奇曾經(jīng)的靈魂伴侶烏雷,,分手22年后從未相見的兩人,,終于在“凝視”中達成和解。
烏雷并不是《凝視》的男主角,,他在這場長達700多小時的行為藝術中只是個過客,,但是,如果沒有烏雷的出現(xiàn),,許多人或許還不會認識到行為藝術原來也可以如此真實感人,。
行為藝術興起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歐洲,來到中國不過30年,,作為藝術門類中的新生兒,,總帶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先鋒與凌厲。近些年,,大眾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名詞,,卻多把它看作“歪門邪道”,因為大量的裸體,、血腥,、暴力以之冠名,讓行為藝術蒙受“不白之冤”,。與傳統(tǒng)藝術相比,,行為藝術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基本材料,將現(xiàn)實本身作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媒介,,看上去確實有點劍走偏鋒,。不過,不管形式上怎么突破,,行為藝術要傳達的仍應是藝術最重要的元素——真,、善,、美。
行為藝術在中國的出現(xiàn),,即是源自于一系列真誠的創(chuàng)作,。上世紀80年代,行為藝術在中國嶄露頭角,,山西,、上海、廣州,、北京多位藝術家分別進行行為藝術創(chuàng)作,,他們普遍采用“包扎”或自虐的方式,作品中無不透露出他們飽受壓抑的痛苦和尋求解脫的愿望,,他們的痛苦和愿望異常真誠和強烈,,使得這次不約而同的集體行動在藝術史上設立了標桿。
行為藝術往往看似無序,、不可理解,,但在它的背后,卻有著深刻的反思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1962年,,小野洋子在東京表演《切片》,她邀請觀眾把她的衣服剪成碎片,,并將碎片送給他們所愛的人,,通過表達對完整的愛的渴望,作品將人的痛苦和孤獨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觀眾在與藝術家無聲的交流中,,收到痛苦的訊息,也釋放了痛苦,,得到溫柔的慰藉,。
臺灣藝術家曾創(chuàng)作出《一年的行動藝術》系列,被奉為行為藝術史上的經(jīng)典:自我囚禁一年,,持續(xù)一年每小時打卡一次,,戶外生活一年……在《繩子》中,他與一位女藝術家用繩子拴在一起生活一年,,完全喪失隱私空間,,兩人相處到后來,幾乎到了互相仇視的地步,,看到這個作品,,幾乎所有人都能心領神會,這不就是現(xiàn)代夫妻和現(xiàn)代人際關系某一角度的生動寫照嗎?
行為藝術也不總是“奇形怪狀”,,它可以看上去很美,。《非誠勿擾2》中,,芒果和李香山離婚時舉行了別具一格的離婚典禮,,這種具有自嘲精神的儀式也有搞怪的行為藝術的味道。時光退回到22年前,,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有過一個更浪漫的分手儀式,。1988年,他們長跑12年的愛情走到盡頭,,于是,,他們決定用一件行為藝術作品來祭奠這段“充滿神秘感,、能量和魅惑的關系”,,阿布拉莫維奇從位于渤海之濱的山海關出發(fā),沿長城自東往西行走,,烏雷則從中國西部戈壁沙漠中的嘉峪關開始自西向東行走,,行走了四千余公里后,兩人最后在山西的二郎山會合,。他們在長城上說了再見后,,就再也沒有相見,直至2010年的“凝視”,。
有些藝術家堅持,,行為藝術的主體必須是藝術家,其實,,普通人也可以,。前不久,廣州真光中學準備開設“淑女班”,,一群大學男生得到消息后,,在這個學校門口抗議——他們不是硬邦邦地抗議,而是穿起長裙,,打著毛衣,,舉著充滿調(diào)侃意味的橫幅“男生也要淑女班”。生活不是行為藝術,,但生活可以成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