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混在縣城,,主要憑做炊餅手藝吃飯,。炊餅就是現在的饅頭,。如果武大郎炊餅做得足夠好,做成東來順涮羊肉,、北京烤鴨那樣的名牌,可能一生衣食無憂,,還可能由流動攤主搖身變成前店后坊的掌柜,,雇工干活,,有面子,,有里子,逐漸將腳上的泥巴洗凈,,成為城市市民不可或缺的一員,。
事實上,高級技工在明朝確實吃香,。且看崇禎時期《吳縣志》“人物”篇,,專記能工巧匠。比如嘉靖年間有個雕工周治,,擅長雕鏤嵌空,,“玲瓏奇巧,宛如圖畫”,。馬勛,、李昭、柳玉臺,、蔣蘇臺,、沈少樓,是扇工里的大師,。陸子剛是雕玉大師,,尤敬是墨拓妙手,徐三泉,、王后溪是杰出的裝裱師,。安徽有個姓鮑的木匠,寓居吳地,,精造小木器,。周定業(yè)善做鞋,極堅久,,得提前幾個月預定,。張岱說過,一般的篾匠,、漆匠,、銅匠、窯匠,地位低賤,,但嘉興漆竹的臘竹王二,,蘇州莓箓竹的姜華雨,嘉興漆匠洪漆,、銅匠張銅,,徽州窯匠吳明官,都是行內名家大手,,社會地位很高,,“與縉紳先生列坐抗禮焉”(《陶庵夢憶·諸工》),這些牛人能和官員,、學者平起平坐,,掰手腕。
而更多的則是武大郎式小商販,、小手藝人,,他們進城務工,克勤克儉,,為晚明城市生活提供各種便利,。
無數“武大郎”淪為農民工,除了因為何良俊所言賦稅徭役日重,,入不敷出,,還有土地被豪強兼并、人口密度劇增,、經濟結構變化,、城鎮(zhèn)化程度提高因素的影響。
明代中葉,,正統五年,,北直隸及山西兩省116個州縣,失地農戶達36640戶,。成化四年,,僅荊襄地區(qū)聚集的流民就達二三十萬,成化七年,,達到40多萬,,最高達150多萬。這些流民必然成為廉價勞動力,,充斥雇傭市場,。
宣德年間,全國大商業(yè)城市有33個,。萬歷十年統計,,宛平,、大興兩縣,包括針篦雜糧行,、炒鍋行,、賣筆行、柴草行及理發(fā),、餐飲,、修理等服務業(yè)的下三則鋪行,共約有34377戶,?!锻鹗痣s記》載,萬歷十六年兩縣上中二則鋪戶分別有3787戶和6383戶,?!俄樚旄尽份d,,萬歷兩縣所管的農村戶口,,宛平14441戶,大興是15163戶,。鋪戶比例之大令人吃驚,。再如山東臨清,一個小城,,但地處京杭大運河中段交通沖要,,隆慶、萬歷時有布店73家,、緞店32家,、雜貨店65家、磁器店20余家,、紙店24家,、遼東貨大店13家、典當百余家,、客店大小數百家,。明朝中后期,南京,、蘇州,、松江、杭州等地紡織業(yè)發(fā)達,,機戶出現,,他們擁有大量資金和幾臺至幾十臺織機,雇傭幾個至幾十個工人,。屈大均《廣東新語》則載,,明末廣東的冶鐵業(yè),從開礦、煉鐵到鼓鑄,,有千余人參與,。
較之《北虞集》里記載的鄉(xiāng)民談參,上述鋪戶,、作坊老板雇傭的各類伙計,、工人,則與今天的農民工幾無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