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加州大學9個院系舉辦了2014-2015學年教師領導培訓課程,,該培訓由校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發(fā)起,,目的是教老師們?nèi)绾伪苊饷胺笇W生和同事們,,以及更多樣化地聘請教職員工。納波利塔諾校長建議教師不要使用一些可能構(gòu)成“微冒犯”(microaggression)的話語或行為,,比如說“你英語說得很好”,,“你數(shù)學真棒”,,“世界上只有一個種族,那就是人類”,,“我覺得最有能力的人應該得到這份工作”等,,因為這些可能構(gòu)成“微冒犯”的用語,被認為是潛意識里“種族歧視”的例子,。
“微冒犯”一詞產(chǎn)生于1970年代,,由當時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切斯特·皮爾斯揉合micro和aggression兩詞而成,指在日常語言,、肢體語言,,或者其他環(huán)境中對特定對象存在有意或者無意的輕視、怠慢,、詆毀和侮辱等負面影響,。和普通的歧視行為不同的是,“微冒犯”沒有很明顯的攻擊意味,,大多是日常中的習慣用語或行為,。很可能有時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言語和行為對別人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在培訓中,,整個加州大學系統(tǒng)的院長,、系主任們被建議要小心使用或不使用諸如“美國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之類的說法,甚至是不要設置只有“男”,、“女”兩個選項的表格,,教師領導研討會還形成了一份文件,把所有這些類似的,、可能構(gòu)成“微冒犯”的用語列成一份長長的清單,。
清單中列出的可能被認為構(gòu)成“微冒犯”的用語還有:
“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社會中取得成功,?!保ɡ碛桑耗⒎N族、性別的差異)
“你是哪里人或者你在哪里出生,?”(理由:暗示“你不是真正的美國人”)
“當我看著你,,我看不出你的膚色?!保ɡ碛桑嚎桃夂雎阅w色和種族)
此外,,最好不要對亞洲人說:“你的數(shù)學一定很好?!被蚴菍τ猩つw的女性說:“真不敢相信你是一位科學家,。”一些細微的動作也在此列,比如在街上看到黑人下意識地抓緊錢包,,當有色皮膚的客人進商店購物,,商店主人會跟隨他們等等,因為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種族或性別上的歧視,。
2013年,,一位退休的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的法官卡洛斯·莫雷諾,撰寫了一份關于“教師的偏見和歧視行為”的詳盡的報告,。去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多數(shù)教師投票通過了一項飽受爭議的多樣課堂要求,而此前在2004和2012年的兩次提議都被否決了,。
校園里,,從“政治正確”發(fā)展到如此精細的“微冒犯”理論,讓很多教師感到不適,。最近美國一位高校教師化名在新聞網(wǎng)站Vox上發(fā)表一篇長文大吐苦水,,引起許多共鳴與爭論。這位老師說,,對于課堂上的一些敏感政治議題,,一些“自由主義”學生強調(diào)教學材料帶來“感情”上的傷害,而放棄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而教師則害怕因此丟了教職,,不得不更換教學材料。
針對身份的歧視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但無意識的“微冒犯”是否有其合理性呢,?在校園討論中,如何“從心所欲不逾矩”,,而非小心翼翼,、生怕踩到言論雷區(qū),仍然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