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 本名:藤澤守 日本的作曲家,、編曲家,、指揮家,、鋼琴家 八度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 七度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音樂獎 多次與宮崎駿,、北野武,、大林宣彥等導(dǎo)演合作
6日是久石讓大叔66歲的生日,。久石讓本名藤澤守,,久石讓這個名字來自于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制作人昆西·瓊斯,。他選用與“昆西·瓊斯”發(fā)音相近的漢字“久石讓”(Kuishi Jō),,再將“久”由音讀改為訓(xùn)讀,,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藝名。
從1983年開始,,他的名字就總與那個叫宮崎駿的男人一起出現(xiàn),。那年,33歲的久石讓與42歲的宮崎駿合作了《風(fēng)之谷》,,這部作品后來獲得了羅馬奇幻電影節(jié)最佳動畫短片獎等4項大獎,。
從此,他們一個畫畫,,一個作曲,,用一部部作品向世界傳達著和平、博愛的思想,,宮崎駿的畫面配上久石讓的音樂也成了動畫電影不可逾越的經(jīng)典,。
有時會想,如果宮崎駿的電影沒有了久石讓的配樂,,或者久石讓的音樂沒有了宮崎駿的畫面,,會怎樣?
毫無疑問,,他們各自的作品仍是佳作,。但那樣相似的主題,那么契合的節(jié)奏,,唯有放在一起,,才酣暢淋漓。
每次說起“靈魂伴侶”,,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倆,,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不是沒了你不行,,而是有了你才完美,。
2008年8月5日,在日本武道館舉行的“久石讓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音樂會上,,著名作曲家久石讓指揮完作品《我的鄰居龍貓》后,,微笑著轉(zhuǎn)過身,迎接全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很快,,他的笑容從欣慰轉(zhuǎn)為驚喜,因為他看到二十余載的老搭檔,、動畫大師宮崎駿正手捧鮮花穿過觀眾席,,向舞臺走來。
久石讓趕忙走到舞臺邊,,蹲下身,,接過花束。兩位大師握手,、親切地交談,,然后一同向觀眾鞠躬行禮。宮崎駿快步走回座位后,,輕輕地抹了一下眼角的淚水,,而久石讓的眼睛一直紅到下一個曲目開始。
△久石讓與宮崎駿在演奏會現(xiàn)場
久石讓說,,認識宮崎駿是我一輩子最高興的事,;宮崎駿說,實在沒有比認識久石更幸運的事了,;當宮崎駿遇到久石讓,,引人入勝的動畫就與優(yōu)美的音樂融合在一起,蛻變成世間永恒的經(jīng)典之作,,值得全世界的動畫迷們慶幸,。
“就是這個了”
△《風(fēng)之谷》
宮崎駿和久石讓都長著一張慈眉善目的臉。只不過,,宮崎駿的笑容中總有一絲悲涼,,而久石讓嚴肅中也帶著幾分和藹。
兩人的相逢是在1983年,。宮崎駿當時正在緊鑼密鼓地制作開山之作《風(fēng)之谷》,,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天忙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經(jīng)人介紹,,宮崎駿在一間由破爛酒吧改造的工作室里見到了當時還沒有名氣的久石讓,。
當時,宮崎駿的日程表上只留出半天時間會見久石讓,。然而,,當他聽了久石讓為《風(fēng)之谷》創(chuàng)作的印象音樂的片段后,立刻說:“就是這個了,?!?/span>
在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久石讓來見宮崎駿的時候,,《風(fēng)之谷》的音樂已定下由當時一位很出名的音樂人負責(zé),,但宮崎駿和制片人高畑勛力薦久石讓。最終,,“導(dǎo)演:宮崎駿”和“配樂:久石讓”的字樣出現(xiàn)在了《風(fēng)之谷》的片頭,,并且這一搭配一直持續(xù)了25年。
《風(fēng)之谷》是宮崎駿在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之前推出的作品,,講述的是在人類文明極度繁榮最終摧毀自然的背景下,,邊緣小國公主娜烏西卡以不懈努力和人間摯愛,,撫平人類與森林守護者蟲族之間的風(fēng)波,。
影片的開頭,娜烏西卡乘著飛行器,,手臂撐起,,兩腿向后伸直,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翔,。久石讓為這些出神入化的鏡頭創(chuàng)作了主題曲《風(fēng)之谷的娜烏西卡》,,曲風(fēng)婉轉(zhuǎn)細膩,帶著一絲隱隱的蒼涼,,正如主人公慈母般的善良和博愛,,以及她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風(fēng)之谷》成功塑造了娜烏西卡的形象,,使這一角色連續(xù)十年被評為日本動漫界最受歡迎女主角,。與此同時,久石讓創(chuàng)作的插曲《娜烏西卡安魂曲》也成為了廣為傳唱的名曲,。在影片的結(jié)尾,,娜烏西卡為了平息人類和“王蟲”的沖突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她的偉大人格也終于換來了“王蟲”的信任,。最終,,娜烏西卡在“王蟲”金色觸角的烘托下睜開了眼睛,張開雙臂笑著走來,,正印證了那個古老的傳說:“穿著青色衣服的圣者,,降臨在金黃色的原野上,。”
在這一過程中,,《娜烏西卡安魂曲》響起,。這首歌曲十分簡潔,沒有太多修飾元素,,甚至沒有歌詞,,只有一個小女孩輕柔地哼唱,如夢中囈語,,烘托了神圣而迷幻的氛圍,。而影片中,這首歌曲的演唱者正是久石讓四歲的女兒,。
有觀眾毫無吝嗇地表達了對《娜烏西卡安魂曲》的喜愛:“去世的時候,,有《娜烏西卡安魂曲》陪伴,就足夠了,?!?/span>
淡淡的“鉛筆畫”
與好萊塢電影氣勢恢弘、充滿金屬感和未來感的配樂風(fēng)格不同,,久石讓的配樂質(zhì)樸,、婉轉(zhuǎn)、如泣如訴,,又恰到好處地融入了日本民族音樂的元素,。如果說好萊塢大片配樂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久石讓的音樂就是鉛筆畫,,帶著淡淡的色彩,,清新而充滿溫情。
△《千與千尋》
在宮崎駿的電影中,,配樂并不突兀,,與情節(jié)渾然一體,引人入勝,。在《千與千尋》中,,開頭的《夏日一天》和結(jié)尾的《回家的日子》,雖然采用了同一旋律,,卻表達了主人公千尋完全不同的心境,,經(jīng)過多重磨難后,從一個怯懦,、散漫的孩子,,變成了堅強、懂得“活下去”意義的姑娘;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久石讓選用了華爾茲圓舞曲作配樂,,很好地配合了影片中的歐洲風(fēng)情和浪漫情趣;而《幽靈公主》的配樂頗具日本傳統(tǒng)音樂的特征,,多使用弦樂,,迎合了影片空靈、悲涼之感,。
久石讓十分擅長用插曲烘托人物的個性和命運,,甚至于,觀眾閉著眼睛,,不看畫面,,就可以通過配樂分辨出劇中情節(jié)。
在2008年出品的吉卜力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中,,久石讓將插曲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影片開頭的配樂是一段獨唱《海的媽媽》,配合著柔和緩慢的小提琴聲,,優(yōu)雅的女高音婉約清麗,,仿佛是主人公波妞的媽媽——慈祥的海神,將一個神奇的故事娓娓道來,。
舒緩的曲風(fēng)在波妞的爸爸——藤本先生出場時發(fā)生了變化,。這是一位居住在海底的古怪科學(xué)家,長著一個大鼻子,,身材卻是十分精瘦,。實際上,藤本先生是個憂心忡忡的父親,,內(nèi)心里鄙視人類社會,妄圖恢復(fù)泥盆紀“海的時代”,,因此對女兒波妞和小男孩宗介的友誼橫加阻撓,,是影片中的最大“反派”。
在藤本先生出場時,,久石讓選用了以吉他為主調(diào)的插曲,,節(jié)奏較快,曲調(diào)中帶著一點古板和無奈,,展現(xiàn)了一個內(nèi)心孤獨卻吹毛求疵,、操心兒女卻常常不討好的中年男人的形象。
而片尾曲《懸崖上的波妞》充滿了童趣,,就如同《龍貓》中的主題曲那樣,,象征著主人公美好的結(jié)局。“波妞,、波妞,,人魚的孩子,她一身火紅,,招人喜愛……波妞,、波妞,她肚子圓圓,,鼻子扁扁……”無論什么年齡段的觀眾,,聽到這純潔、歡樂的旋律,,都會忘記煩惱,,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誰成就了誰
多年來,,和著名導(dǎo)演的合作,,奠定了久石讓國際配樂大師的地位。從1992年到2011年,,久石讓七度獲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樂獎,。
不過,久石讓參與最多的,、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宮崎駿的作品。甚至于,,兩個人在個性和人生觀上也有很多共性,。畢竟,只有內(nèi)心純凈的人,,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
△宮崎駿與久石讓在幕后
無論是宮崎駿還是久石讓,都是率真而隨性的人,,即使在創(chuàng)作上,,也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兩人的合作完全建立在對藝術(shù)的一腔熱情和天才般的靈感上,。宮崎駿喜歡在頭腦的海洋中“撒網(wǎng)”,,“網(wǎng)”到什么,就以什么為起點進行創(chuàng)作,。而久石讓更習(xí)慣在喝酒,、吃飯、泡澡,、上廁所的時候獲得音樂靈感,。
而對于獎項,,兩位大師似乎也不怎么看重。兩人都曾表示,,獎項是身外之物,,如果將獲獎視作創(chuàng)作目的,就注定會失敗,。盡管《千與千尋》獲得了奧斯卡獎,,但出于對伊拉克戰(zhàn)爭的不滿,宮崎駿本人甚至沒有赴美領(lǐng)獎,。而久石讓也曾在接受采訪時說,,得了獎固然高興,但那只是個結(jié)果,,“說心里話,,我和宮崎駿先生一樣,對獲獎本身完全沒有興趣”,。
相比宮崎駿經(jīng)常就日本歷史觀和外交政策發(fā)表評論,,久石讓就顯得不太關(guān)心政治了。不過,,也許是受到了宮崎駿電影中反戰(zhàn)思維的影響,,久石讓也會感嘆:現(xiàn)在的日本年輕人對戰(zhàn)爭的可悲和錯誤認識不足,失去走在歷史最前沿的勇氣,,從而變成了“面無表情的人”,。
在“久石讓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音樂會上,舉辦者特意在大屏幕上播放了宮崎駿的一段視頻,。當聽到宮崎駿說“久石,,請繼續(xù)努力吧”的時候,久石讓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音樂會結(jié)束后,,在觀眾熱烈的歡呼聲中,久石讓多次返場謝幕,,而坐在臺下的宮崎駿一直將手舉過頭頂,,激動地拍掌,甚至還調(diào)皮地揮了揮帽子,。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宮崎駿和久石讓,,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呢,?(文/劉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