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約而廉價的公益墓地被大量空置,看來殯葬面臨的并非單純是“死不起”的問題。更觸及到了“厚葬”這一根深蒂固的習俗,。消除目前在殯葬禮儀上過于懸殊的差距,恐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經之路,。
為了“死得體面”,國人在喪葬問題上的攀比之風古已有之,。而在商品經濟刺激下,這種風氣更是急劇膨脹。在“天價墓地”,、“超豪華墓園”大行其道的當下,僅有一塊銘牌的公益性墓地相當于現代版的“草席裹尸”,要逝者家屬接受這樣的“薄葬”顯然于情不合,。只要墓地規(guī)格懸殊的差距還存在,“死者為重”的心情就必然驅使著尚有能力的家屬們“舍低就高”。
然而,在喪葬禮儀上的三六九等終究是傳統(tǒng)等級社會的附屬品,它與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所有安葬者無論生前身份地位,從排位到規(guī)格一律平等,。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可能有大小之別,財富可能有多少之分,但論及生命的尊嚴,現代社會不承認任何人比其他人“生而高貴”,只有法老和皇帝才會修建金字塔和皇陵。殯葬規(guī)制上趨同,體現的是國家對每個公民生命價值平等的認同,是現代國家必不可少的標志,。
日益加速的市場化進程刺激著貧富階層殯葬待遇差距的拉大,而現代社會的生命尊嚴平等的理念則要求減小這一差距,。在這對矛盾面前,政府有著無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不能予取予求地放任殯葬業(yè)“市場化”。像搞“墳地產”,、擅用職權為親屬修建奢華墳墓這樣的行為,更是在刺激殯葬待遇懸殊化的趨勢愈演愈烈,。生有所養(yǎng),死有所葬,是現代社會每個人應享有的權利,管理者應保障這一權利的公平分配,而不是用其折現。
殯葬向節(jié)約,、環(huán)保移風易俗,政府的主導力量至關重要,。讓奢華的墓穴不再成為身份的標志,讓每個人生命的尊嚴都得到平等的尊重,這才是現代社會對逝去的國民應有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