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溝通難,一直是家庭教育中備受關注的話題。日前,,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對1500名學生進行的專項調查給出答案61%的受訪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煩惱等問題,,31%的學生認為難以與父母交談,,3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談。以青春期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知識,,只有15%的初中生和4%的高中生是從父母的教育中得到的,。
反映當下父母與子女溝通難現狀的調查并不止于此。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2010年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在人生遇到重大問題會向誰求助這一問題上,,63.3%的人首選同齡朋友,其次才是父母(46.2%),。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組委會與天津《今晚報》主辦的“孩子,,說說你的煩惱事”征文活動也顯示,“父母高高在上無法溝通”,、“父母不了解自己的煩惱”,,在孩子所有的煩惱中排在前列。
在國際比較視野中,,我國家長與子女溝通難的問題也顯得非常突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年發(fā)布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日本高中生經常和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82.0%),,其次是美國高中生(73.8%),,韓國高中生排在第三位(70.1%),中國高中生排在最后(54.8%),。該調查同時顯示,,在煩惱的時候,21.0%的中國高中生無人傾訴,,在四國中所占比例最高,。
就在許多人抱怨父母與子女越來越難溝通的同時,一則關于“中國式接送”的新聞也成為公眾關注焦點,。時下眾多家長“吐槽”,,每到下午放學時間,全國各地小學門口便會上演“中國式接孩子”。許多網友感嘆,,這就是中國家長對孩子過度關心與呵護的最真實寫照,。
一邊是家長對孩子高度關心與呵護,另一邊是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存在嚴重問題,,這兩種看似矛盾卻又同時存在的現象背后隱藏著什么,?對孩子高度關心與關注的中國家長,為什么會出現與孩子溝通難的問題,?
2008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學高二女生陳沖,用一年時間在上海市8個區(qū)12所中學實施了一項高中生與父母溝通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最想和父母溝通的內容”時,93%的受訪學生填答的內容都與“關注自我”有關,。其中,,“個人興趣”的填答比例最高,達到了21%,,其他依次是“感興趣的文體明星”,、“金融”、“投資”,、“歷史奇聞”,、“健康保健類的知識”,排在最后的才是學習,、高考(微博)等話題,。
但調查同時發(fā)現,在現實中,,56%的受訪學生表示,,跟父母溝通最多的是與學習和學校相關的事情,只有不足20%的人會溝通“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和“家庭結構”等與學習完全無關的內容,。
陳沖認為,,在孩子與父母的溝通中,存在著雙方以自我為中心,、“想說的”和“想聽的”總是不合拍等嚴重問題,,致使雙方進行的是一種缺乏真正交流的“偽溝通”。
《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也顯示,,82.1%的中國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時最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高于對孩子身體健康(79.1%)的關注,更遠遠高于對孩子生活習慣(49.8%),、交友情況(44.5)和情緒變化(31.9%)的關注,。
對比中美家長可以發(fā)現,,中國家長對孩子學習之外生活的關注度明顯較低。81.1%的美國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的好朋友的情況”,,78.6%的美國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對什么感興趣”,80.2%的美國高中生表示“父母了解我回家之后干些什么”,。只有63.9%的中國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的好朋友的情況”,,57.5%的中國高中生表示“父母知道我對什么感興趣”,76.0%的中國高中生表示“父母了解我回家之后干些什么”,。
知名教育專家,、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田文江教授表示,當前90%的家長都在無意中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簡單疊加,,學校教各門功課,,家長也只關心孩子學習,為孩子補習功課,。這種教育往往是無效的,。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的身體和情商,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愛心感恩,、生活的基本技能和常識。現在很多孩子有知識,、沒常識,,有做秀技能、沒有生存技能,,這就是家庭教育錯位的后果,。
南開大學陳鐘林教授建議,父母應該與孩子建立朋友般的關系,,主動跟孩子說說心里話,,學會多傾聽、少說教,。還要多注意自身修養(yǎng),,關注新鮮事物,培養(yǎng)與孩子共同的興趣點,,爭取能在多個方面跟孩子說得上話,,不要只局限在學習這個單一的話題上。